《如果大雪封门》之标题和开头

标题

徐则臣的这篇短篇以“如果大雪封门”作标题,很是吸人眼球。好的小说标题要有意蕴,有象征意义,或者概括故事核……“如果大雪封门”这一标题有怎样的作用呢?

诗意。

记得第一次读这篇小说看到这个标题时感觉很奇怪:为什么不就用“大雪封门”这四个字做标题,而加上“如果”这两个字?待到读完这篇小说细细品味时才发现,加上了“如果”这个假设词,相对于“大雪封门”这个事件式的写实标题,品味上升了不少,有了意蕴,有了诗意。

“如果……”本是林慧聪当年高考作文题,作为一个从未见过下雪的南方之南的人,不顾高考落榜的危险,写了一篇题为“如果大雪封门”的离题万里的作文。可见,他对下大雪充满了向往。高考落榜后,他选择了去北京。在中国,你如果问别人想去哪里,半数以上会告诉你,北京。林慧聪也想去,他去北京不是想看天安门,而是想看到了冬天下大雪是什么样子。

“如果大雪封门”这一标题,不仅反映出主人公对下大雪的向往,还反映了他对大雪过后平等、清洁、安宁、祥和世界的憧憬。小说中的人物,不管是林慧聪还是“我”,抑或是米萝和行健,甚至最后出现的那个女人,他们都是生活在北京城的底层,干着“低贱”的工作,过着“卑微”的日子。虽然,那是首都,是繁华的都市,但那一切都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在他们的想象中,而“如果大雪封门”,那么高低贵贱、南方北方、发达与落后、农村与城市……一切差别都将不复存在。

生活明明那么不堪,但却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如果大雪封门”这一标题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开头

宝来被打成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来了。开头第一句很有特色。前半句本是事件,后半句本是时间,可在徐则臣的笔下,把事件变成了时间,把时间变成了事件。这样的写作方式可能就是徐则臣式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语)。这一句又充满悬念:宝来是谁?他为什么被打,而且竟然被打成了傻子?宝来被打成傻子和北京的冬天来了有关系吗?读者心中升起一连串的疑问,忍不住好奇往下读。

短篇小说篇幅短,因此开篇应该要快速,开头应该是个提速的过程。小说的标题是”如果大雪封门“,那故事应该是发生在冬天。所以”……北京的冬天就来了“,开头直接切入,绝不拖泥带水。接下来,从各种角度,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写风力之大之冷。

冷风扒住门框往屋里吹,门后挡风的塑料布裂开细长的口子。这是从视觉角度来写。一个“扒”字,写出了风力之大;“挡风的塑料袋裂开细长的口子”,既写出了风力的大,也写出他们租住的房子条件之简陋。风进屋里吹小口哨,风在屋外吹大口哨……风刮得起了哨子,屋顶上的小凳子被风刮得贴着地面跑,这是从听觉角度写出风力之大。

冷风扒住门框往屋里吹,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风之强势;把塑料布裂开的口子比喻成冻僵的口哨,写出风的冷;我在被窝里闭上眼,看见黑色的西北风如同洪水卷过屋顶,用通感手法写出风的大……

总之,这篇小说的开头很抓人,既干净、利落、快速地进入了故事,又简洁、生动、准确地进行了描写。

真正的阅读是从第二遍开始的——看来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很有必要。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051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