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四 十四盐  孺子磨镜  麟士织帘

(明万历)箫良有

孺子磨镜  麟士织帘

Rú zǐ mó jìng  Lín shì zhī lián

【人物故事】:

      徐稚字孺子,汉代人曾经在江夏人黄琼手下做事。黄琼去世后,孺子前去参加葬礼,没有盘缠,便随身带了一副磨镜的工具,沿路以磨镜挣取路费,挣够了就继续前进,花光了就停下再磨。就这样一路坎坷地赶到黄家,祭奠了黄琼。徐稚前后被多位高官聘请,虽然没去上任,但这样的知遇之恩都深深记在心里。一旦有谁去世,他都会不远万里前去奔丧,没钱便带上磨镜的工具,到了丧家便献上鸡和酒的祭礼,祭奠完毕,不管见没见到丧主的家人都转身离去。

      沈麟士字云祯,南朝梁人,沈麟士年幼时便聪慧出众,七岁那年,听到叔父沈岳谈论道家学说。客人散去后,沈麟士能毫无遗漏地复述一遍。沈岳抚摸着他的肩膀说:“如果我们家能够诗书相继的话,大概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等到长大,他广泛通晓经书历史,具有高尚的志趣。父母去世,服丧期间竭尽礼节。丧期结束,每到父母的忌日总是十几天流泪不止。平日甘于清贫,一边编制竹帘,一边诵读诗书,口诵、手织不停息,乡里称他为“织帘先生”。

  宋元嘉末年,文帝命令仆射何尚之抄写五经,寻求举荐学士,县里便让沈麟士来应选。不得已来到都城,何尚之密切地和他交往,曾经对自己的儿子何偃说:“山野中本来就多有奇士,沈麟士是像黄叔度一样的人,度量弘阔。你应当拜他为师。”沈麟士曾经苦于没有书读,这时便游学都下,遍览四部书籍,于是感慨道:“古人又是怎样的人啊!”不久,称病还乡,不与别人交往。抚养兄长遗孤,义名在乡里著称。

  有人劝他去做官,他回答说:“我确实没能达到节操高尚、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为什么不一天天地减少欲望呢?”于是写下《玄散赋》来和世俗断绝交往。太守孔山士征召他,没有应召。同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看望他,沈麟士未曾回拜。隐居在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跟他学习的学生数十百人,各自营建房屋,靠着他住,当时的人编成谚语说:“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沈麟士看重陆机的《连珠》,每每给学生讲解。征北的张永做吴兴太守,请麟士到郡中。麟士听说郡后堂有秀丽的山水,就想观赏一下,于是前往那里停留了几个月。张永想请他担任功曹,沈麟士说:“如果您一定让我为官,那么我虽不聪明,也请让我追求高尚的义节,宁愿跳东海而死,也不忍受这样的责罚。”张永这才不再邀请。升明末年,太守王奂,永明年间,中书郎沈约都上奏表举荐他,被征召时他都没有去就任。

  沈麟士没有什么名利追求,把专心治学作为最重要的事,经常靠在素几上弹奏素琴,不弹奏今乐。背柴汲水,生活穷困。一直到老坚守节操,读书不倦。有一次,他家里突然遭到了火灾,

      他几十年来亲手抄的几千册书都给烧了个精光。可是沈驎士并不灰心,他准备好纸和笔,重新开始抄书,白天抽空抄,晚上点着灯抄,很快又抄了两三千册书,装了满满的几十箱子。当时人认为这是他涵养本性、清静无为才做到的。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时被征召,又没有就任。二年,死在家中,享年八十五岁。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075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