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听课《观潮》

为了有对比,我听了两堂《观潮》,这两堂课各有千秋。

第一堂课:

钱塘江形成的原因,教师利用了课后资料袋,让学生从中找出答案。有时候,我们会当资料袋是摆设,教材的每一块内容都有其用意。

教师出示了古人写的描写钱塘江的诗句,学生诵读,使得语文味浓了起来,语文本是重在积累的一门课程。

不同字在不同语境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出示字典里的几种解释,让学生判断“观潮”和“奇观”的“观”分别是什么意思。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傻傻分不清,课堂上遇到这样的练习点,不能视而不见。

教师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时,把关键句子出示在了大屏上,学生读完这些带生词的句子后老师问:你读完这几话,知道作者写潮的顺序了吗?

这个设计独具匠心,我们一般课堂上,会让学生去读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去找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经常性的实际情况是,极少数孩子能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教者把关键句子出示后,学生一读就知道,省去学生“大海捞针”的时间,让学生整篇课文找,还不如把学生找的时间拿来让学生多读几遍,这个环节反正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教者这样设计,也达成了目的。

为了让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中心、简洁有力的开头,教者引出了范文《黄果树瀑布》、《西湖》的开头,学生猜测后文会写什么,一篇带出多篇,学生领会到了类似课文开头的特点。

第二堂课:

教者在一开始的导语“这个单元,老师会带大家到某某地方欣赏什么”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了宏观上的整体把握,而有些教师教学时眼里只有树木,不见森林。

学生手里有任务单,比如读相关段落,填写任务单,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这个设计,让所有学生都落笔,也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方式。

本堂课最有特点的是,教者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音频、视频、图片资源,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出示得恰到好处,并不是喧宾夺主,比如让学生体会潮声由小到大,她播放了大潮从远及近的三种不同声音,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给声音排序,又把声音合在一起,作成背景音乐,让学生以读促悟。

和第一堂课有共同之处,让学生从课文中悟到写作方法,之后,还让学生当堂修改自己的作文。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课文写了什么,不是多大的难点,引导学生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才是重点和难点。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平时不写,或者教学思想有偏颇,不把关注点往这方面引,加上学生一学期动笔也少,作文就成了他们头疼的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有“为写作服务、铺垫”的意识。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085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