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里的大先生

清晨的阳光照在亭亭如盖的法桐树上,显出斑驳陆地的光。林荫道上行色匆匆的人,打着遮阳伞走过,或者手牵狗绳遛狗,偶有黑人姑娘走过,人高马大显出别样的鹤立鸡群来。这便是北京不太有名的北新里街,旁边却有一个著名的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研究院里常见一长发飘飘的先生,瘦削的脸庞充满着沧桑,眼神总是充满智慧,语速快却总是充满哲理,走路如风,绝不像已年逾70的老人,年轻人想要跟上他的脚步也要慢跑。上课时多数时间比学生来的更早。此人是文学艺术创作院名誉院长朱乐耕先生。

大先生

在研究院主办的红绿彩高研班里,请到的讲课之人都是我国顶级的学术扛把子,他们本身工作行程安排满满,总是要有老师前一天晚上和上课老师确认才能定下,常见朱乐耕先生在和各位老师电话沟通,常见另一手拿笔随时调整时间,为了让同学们接触到更多的名家授课的机会,课程按排的满满,甚至听课的同学们每天面对头脑的饕餮盛宴,都有点吃不消。老师也说要慢慢消化,却要抓住难得学习的机会。

甚至请到年事已高,很少出门授课的范曾,张立辰等诸位先生,一是显出朱先生非凡的影响力,更是对来京学习的学子们寄予殷切的希望。良苦用心令人感动。

而一次次刷新同学们的认识边界的不仅是先生们高深的学问和学术观点。更有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尽管授课老师业务繁忙,却未曾有一个老师迟到。都能严格遵守时间,也是给同学们上的另一宝贵的课,这一课必将让人终身受益。

在主持国家艺术基金的红绿彩高研班的同时,朱老师也在筹备自己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的一个重要展览,任何一件事都要耗费很大精力,朱乐耕老师却安排的有条不紊,都做到良好的推进。可见,工作效率之高也令后辈晚生肃然起敬。

有幸和朱乐耕先生生活在景德镇的同一片区域,常见浑身沾满泥巴而去菜市场买菜的先生,挑几样普通的菜品匆匆而过。若不认识,绝不会想象是一有巨大影响力的学者艺术家,真诚面对泥土,真诚面对生活,也是先生为我们后学做出的榜样吧!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092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