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打出“组合拳” 离岸人民币日内涨逾500点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周晓雯
央行与外汇管理局今日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人民币中间价开盘较预期偏强680点。
央行与外汇管理局今日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中间价较预期偏强,人民币跳涨。
7月20日,人民币大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短线走高逾500点,现报7.1825。
消息面上,今日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局宣布,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于2023年7月20日实施。
人民币兑美元开盘中间价报7.1466,上调20点,较市场预测均值偏强680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7.1486,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7.2197,上日夜盘报收7.2240。
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主要影响境内企业跨境融资行为。通常而言,参数下调意味着境内企业跨境融资敞口空间进行压缩,相应地将减少跨境资金流入、减少我国整体外债规模;参数上调,则是在扩大资本流入,其中包括境内机构借用外债空间进一步扩大等,属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之一。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此前分析表示,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后,可以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鼓励市场主体跨境融资。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建立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取消外债事前审批,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该政策构建了基于微观主体资本或净资产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约束机制,对本外币跨境融资实行一体化管理。
最初,该管理框架进行了小范围试点,而后扩大至全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规定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为1,此后进行了多次调整,时间段主要集中在2020年-2022年。
2022年10月,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将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至1.25。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人民网财经表示,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有利于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缓和现汇市场人民币贬值压力,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释放了稳汇率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避免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过度聚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