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开花

      本文1431字,阅读约需4分钟。

      因为观看一部电影,进而阅读一本名著。

      前几天晚上,在电影频道看了影片《为奴十二年》。该电影一举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金球奖最佳剧情片、美国电影学会奖年度佳片、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剧情片等诸多奖项。观影之后,在强烈的震撼中,网上购买了同名小说。

      影片,是小说的浓缩与光影艺术的再现。由影片回溯到更为精微细致的小说,则是一种深度的探究,是在浩瀚大海中的畅游。

      《为奴十二年》的作者是所罗门·诺瑟普,19世纪美国黑人作家。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一经上世便引起美国社会震动。

      美国内战前夕,这位受过高等教育、为人正直、会拉小提琴的纽约自由黑人不幸被绑架并贩卖为奴隶。十二年来,他历练磨难,九死一生,坚守生命与渴望恢复自由的信念不曾放弃。

      让我们看看他的奴隶生活:

      “埃普斯老爷家的猪吃的是玉米粒,而扔给奴隶们的却是结着穗的玉米棒。因为他认为,对猪好一些,它们会很快长得肥壮;而如果对奴隶们太好,他们就会胖得干不了活。”

      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心理上的恐惧更是如影随形。“奴隶们席地而坐,准备吃晚餐,此时往往已经将近午夜。当他们终于躺下来时,恐惧再度袭来,就和他们扛着棉花到轧棉房时所怀的恐惧一样,不过此时他们最怕的,是第二天早上睡过头。这样的过错至少要挨二十鞭子。因此每晚睡觉前,他们都真心祈祷,第二天早上能在第一声号角响起时就清醒无比地爬起来。”

      当时的整个社会都是这样,“从小耳濡目染,人人都被灌输了这样的理念:奴隶生来就低人一等,黑人接受白人的奴役,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透入骨髓。”

      于是,在残酷的没有人性的压榨下,多少人悲惨地死去,有人企图逃跑被抓回来当众施以绞刑,有人逃离几周后无法活下去只得再次回到主人处接受鞭刑、接受压迫,更多的人只好低头认命,将一线渺茫的希望寄托于虚无的来生。

      而不屈不挠的“我”,在漫长的十二年里,学会了逆境求生,心中追求自由与尊严的火焰一刻也没有熄灭。身为奴隶,一颗火热的心却是奔放的、开阔的、任意驰骋的。

      现代社会里,人人享有高度的自由。无人肆意盘剥,无人高举皮鞭,我们甚至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我们的心灵自由吗?有没有经常处于一种压抑、郁闷、无法舒展的牢笼之中?是无形的无法言说的诸多外在因素,将我们紧紧地捆缚,使之不得开心颜,还是自我设限、自套枷锁而步履维艰?

      书中的主人公有一把心爱的小提琴,伴随他享有自由的心灵。“如果没有心爱的小提琴,我真不敢想象自己该怎样度过那漫长的奴隶生涯。……它是我的忠实伴侣,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当我快乐时,它用高昂欢快的声音应和我;当我忧伤时,它用轻柔婉转的旋律抚慰我。多少个夜晚,当我想到命运的不幸和前途的黑暗,因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时,它就会为我唱起一首平安之歌。”

      那么,每个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旅途中,都应有一把独属于自己的“小提琴”。不论是一把吉它、一根跳绳、一本书、一篇日记,还是一壶清茶,三五知己,可以救赎自己,将我们从牢笼中释放出来,奔向自由的原野。

      心灵若自由,就可以到达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作家林清玄说:“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为奴十二年》一经出版,便影响了美国此后的废奴运动,影响了美国近代历史,与另外一部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并称为推动废奴运动的不朽经典。于是,马上下单,因为一本书,进而拜读另一本书。

      读书的翅膀在张开,自由的灵魂在飞翔。因为,我要开花!

                  2023年7月22日星期六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155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