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泥重塑超然楼,匠心不改非遗留
黄河作为中华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也撰写着优秀的中华文化。其中也许有些文化已经鲜为人知,但这些经过历史涤荡而留存至今的优秀文化现如今仍能给予中华民族以启发,仍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色彩。为了探寻黄河文化,山东师范大学“浊浪九曲,治黄先行”暑期实践团队以“传承黄河非遗文化”为主题,以济南为主要活动地点展开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2023年7月16日实践团队与陶塑非遗传承人王令涛老师取得联系,并前往济南印象济南183;泉世界的济南陶塑与其进行深入交流。
王令涛老师热情的向实践团介绍了陶塑这一技艺,并展示了其《“月牙飞瀑”微缩景观》《孔子七十二圣贤》《泥塑超然楼》《碧筒饮吸杯》等陶塑作品。谈到从之前的行业转行到现在从事的非遗行业,他说:“之前我从事手工艺的雕花雕刻,后面我了解到了陶塑这一工艺,它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着对传统手工艺、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就从原本的雕花雕刻转到了专攻于陶塑这一项技艺上来,原来的那些手艺也为我现在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谈到走红于网络的《泥塑超然楼》这一作品,王令涛先生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责任和义务用非遗、用传统技法和情怀去创作一些热点和作品,去更好的推广黄河非遗文化和济南地域文化”,之所以选择了以超然楼为题材,是因为王令涛老师捕捉到了现在很多人,包括很多的年轻人的“打卡”意愿,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去引起人们对黄河非遗和济南文化的兴趣。现如今,陶塑这一技艺也慢慢的被更多人所知,也有不少年轻人来这里参观和学习。小小一件陶塑要花费相当多的心血,像超然楼,60斤泥,8天时间,王令涛老师在其中花费了很多心思,除了精心选题,还要历经许多复杂的步骤,“陶塑的泥取黄河,造物遵自然之道;泥和成浆,沉浮间其义自见;去水留泥,除杂守至真至纯;千翻百掷,揉搓容天下万物;塑性修胚,心之所向皆可成;雕赋精魄,以神写形存气韵;轻细描摹,形色兼备栩如生;超然之外,贯通古今焕新颜”。
王令涛老师并不止步于此,谈到未来的非遗传承方向,他说“随着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越来越多,作为济南陶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我们也是希望借此机会,更深挖掘我们当地的文化,用陶塑这一形式展现出来,能更好的把黄河非遗传承下来,把黄河文化发扬出去。”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