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湘记:大隐隐于湘(四)

衡山作为五岳之一,以秀称,以灵绝,而离中原最远,距朝廷更遥,而成为真正的隐逸乐园。不仅位至宰相的李泌在这里隐居长达12年之久,也吸引着众多佛、道人士前来参悟,成就了佛、道共存一山、共荣一庙的中国名山一绝,丰盈了湖湘文化的深刻内涵。西晋时,魏华存来衡山修道16年,为湖南最早传播《黄庭经》,促成了中国道教上清派的产生。南北朝时,慧思率门徒40余人入衡山,创建了大小般若禅林,成为“南岳佛门第一尊者”。唐朝,禅宗六祖慧能圆寂后,怀让于公元713年入驻南岳,弘扬慧能学说,开南岳一系,促成禅宗成为规模最大、影响至远的宗派,也促进了整个佛教的兴盛。宋代,陈田夫隐居衡山30余年,最早提出南岳七十二峰之说,著《南岳总胜集》,为我国古代方志之上乘。清末民初,名僧八指头陀,与衡山渊源极深,有诗作1900余首行世,其数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越中国历代诗僧。

出生在衡山72峰之首的回雁峰,又隐居于衡山之下达17年之久的王夫之,是衡山派隐逸集团里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他4岁启蒙,7岁读完十三经,14岁中秀才,20岁就读岳麓书院,23岁以第5名中举,29岁举起“反清复明”大旗,33岁开始亡命湖湘,57岁筑草堂归隐,71岁自题《墓志铭》,74岁于贫病中去世,葬于衡岳之下,永远地归依于这座深厚的大山,以“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高峰”,成为归隐衡山的一座奇峰,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退隐江湖的伟大绝唱!

与衡山主峰遥相呼应,衡山七十二峰之尾的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也成为一些节操自持、从官场归来的著名学者的安身之地。如官至鸿胪寺少卿的罗典,“以母老告归”,主持岳麓书院达27年,把岳麓书院推向高峰,培养出陶澍、彭浚(状元、内阁大学士)等大批人才。罗典之后,“楚南第一流人物”,翰林院编修袁名曜,以母丧归乡,出任山长五年,不仅与学生合吟出著名的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而且培养出了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1816年,罗典的学生欧阳厚均,才年逾四十,以老师为榜样,同样“以母老告归”,也连续掌教岳麓书院27年,“弟子著录三千人,多以节义功名显”,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江忠源皆出其门下,成为清后期经天纬地之才。他们以自己的归隐,造就了一大批湖湘士子的出山,为湖南时代的到来默默铺路,使海拔并不高的岳麓山成长为湖南文教史上的巍巍南岳。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323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