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宽厚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2年即帝位,时年13岁,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1063年在位,共41年。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葬于永昭陵。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宋朝在仁宗时期达到了最盛。仁宗在位期间曾推行“庆历新政”,但未克全功。


仁宗之名 当之无愧

宋仁宗即位之初并无实权,由刘太后垂帘听政,直到1033年刘太后去世,仁宗才开始亲政。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也最长。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在他当政期间发行的。

1063 年,宋仁宗去世,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到四川办公,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闻此消息也十分吃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42年没有打过仗了。”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严于律已 宽以待人

仁宗皇帝性情温和,生活节俭,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蛤蜊是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他又问价格,答说共28枚,每枚一千钱。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两万八千钱,我吃不下!”他果然就没有吃。

一天,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热羊肉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我在宫中的一时索取,便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了我一次夜宵就留下此恶习,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宁愿忍一时之饿。”

仁宗皇帝对人仁慈宽厚,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他衣食简朴,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仁宗散步时不停回头观望,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在看什么。仁宗回宫后,着急地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仁宗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必有人因此事受责罚,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可见仁宗仁慈、律己的美德。

知人善任 善听劝诫

仁宗在位期间,不仅出现了铁面无私的断案能手包拯,还出现见仁宗仁慈、律己的美德。断案能“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在《岳阳楼记》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而仁宗庆历初年实施的那场由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更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这与仁宗的知人善任有着很大关系。

仁宗的善于纳谏成就了千古流芳的包拯。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多次直言不讳,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积极听取他的谏言。有一次包拯要撤掉三司使张尧佐的职务,理由是他过于平庸,可张尧佐是仁宗宠妃的伯父,仁宗有点为难,于是想了办法,

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甚至找来帮手,带领七名言官与仁宗理论,仁宗生气地说:“你们打算和我讨论张尧佐封节度使的事吗?节度使只不过是一个小官,还有什么可争论的?”七人中排名最末的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和太宗都曾做过,恐怕并不是小官。”最终张尧佐也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后宫,对张贵妃说:“你只知道帮你伯父要节度使的职位,你怎么不想想御史是包拯?”一个惧怕大臣的皇帝,一般来说肯定会受到人民的拥护。宋仁宗正是这样一个皇帝。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多年苦读才通过了科举考试。但在仁宗看来,他不适合做官,还是填词的好,就将他从名单中去掉了。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于是反唇相讥,说自己是“奉旨填词”。讥讽仁宗的柳永不但没被杀头,填词也未受影响,且填得更加放肆,这充分体现了仁宗的宽容。也因此,柳永非但不生仁宗的气,还“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仪仗,瞻仰宋仁宗的风采,天下百姓都拥戴宋仁宗。能让柳永这样放浪不羁的人不计前嫌且大唱赞歌,除却仁宗,还能有谁呢?

人尽其才 硕果累累

因为只有变法才能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才能富国强兵,所以宋仁宗一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变法。可是做了长期准备工作的“庆历变法”很快就失败了。对于皇帝,我们也不能只凭成败论英雄。不可否认,仁宗确实是有不少事情没有做成,但是他一辈子认定了的目标,就孜孜不倦地做下去,这也很不容易。在他还没有亲政时,就发现了范仲淹是个人才,总想加以重用。“庆历变法”失败,他并没有灰心,在侬智高人侵广南州郡之时,他又突破人事制度,力排众议,破格任用士兵出身的大将狄青为统帅,平定了侬智高之乱。在西北边疆战事不利之时,南方获得一次大捷,也足以振奋人心。在狄青受到排挤而去职之后,他又支持包拯在开封府秉公执法,压制专横权贵。在他去世的两年前,他又重用王安石,任其为知制诰,酝酿再来一次规模更大的变法。

一个精神宽松的时代才能造就一批知识人才。仁宗时代是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上特别宽松的时代,所以文学艺术都得到了转好的发展。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宋代以科举取士,政府官员多为文学之士,在仁宗晚期,富弼、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相继为相,欧阳修为参加政事,包拯为枢密院副使,司马光知谏院,王安石知制诰,真正称得上人才鼎盛,君子满朝。宋代官员待遇比较优厚,这种厚禄制度,使得他们不必为衣食担忧,能够安心创作。所以文学艺术成果累累,流传万世。这样的盛事,历代只有宋代才有;宋代只有仁宗时代才有。

中国的几大发明中,能把整个世界推向近代化的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罗盘,都出现于仁宗执政时期。火药用为武器,首先记载于《武经总要》一书,这是仁宗时由曾公亮、丁度等人编纂的。南宋的虞允文在采石矶大破金兵,就曾经使用过霹雳炮。宋仁宗时代的进士沈括是个博学多才的大科学家,他对天文、历法、物理、数学、医学、音乐无不精通,而最重要的发明,则是用于航海的指南针。1119 年,宋代朱彧在《萍州可谈》一书中写到,当时广州的海船出海,遇到阴雨,就用指南针指示方向,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庆历新政 失败告终

仁宗登基以前,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局面已十分严重。庆历年间,北宋和西夏开始了全面的边境战争,北宋军队三战三败,而国内起义、兵变和叛乱也层出不穷。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仁宗试图寻找解决这些危机的办法来巩固赵宋王朝的统治。

1043 年,北宋与西夏之间初步达成和议,仁宗将范仲淹从西北前线召回到中央任枢密副使。八月份,范仲淹升任参知政事。在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开始了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新政,力图使有才能和德行的人得到提拔和重用,这是范仲淹的理想,也正是仁宗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改革从根本上触及了许多官员的既得利益,赞成改革的人实际上并不多,改革施行不久就受到多方面的攻击。很多人指责范仲淹等人拉帮结派,是“朋党”。仁宗便召范仲淹询问:“从来都是小人好结朋党,难道君子也结党吗?”范仲淹答道:“臣在边疆时,看见勇于作战的人自结为党,朝廷也是这样,正邪力量都会聚在一起,各有其党。唯圣上明察。一心向善的人结为朋党,对国家有什么坏处呢?”就在此时,欧阳修也进呈著名的《朋党论》,表达了对范仲淹的支持。而朝野上下对此则一片质疑之声,甚至连同样得到仁宗信任的宰相章得象也在仁宗面前攻击范仲淹等人结成朋党。更有奸臣诬陷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石介等人犯下大逆不道之罪,想要废掉仁宗,另立新帝。仁宗此时虽表示不信流言,但却进一步加深了他对范仲淹等人相互标榜为君子的反感。随着改革的进行,仁宗深受外界言论的影响,加上他对朋党的敏感,1045 年,辽、西夏对宋的威胁相继解除,犹疑不定的仁宗在矛盾和权衡中,不得不做出决定:先后罢去范仲淹、富弼和认同新政的宰相杜衍,让他们去地方当官。短暂的“庆历新政”遂告失败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324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