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高估了《活着》

《活着》据说火了很多年的经典!读一次哭一次的经典!

我花了几个小时看完。可是没哭。是不是看得太快了,没来得及好好感受?还是我这个人太冷血了?

甚至,我脑里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我们高估了《活着》的价值?

福贵一生很悲惨。年轻时家境优越,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吃喝嫖赌,终究以他一己之力把家业赌光了。从此踏上了他苦难的一生。父亲去世,母亲去世,儿子死了,女儿死了,妻子死了,女婿死了,孙子死了……

他最后与一头叫“福贵”的牛相依为命。

但是就是这么苦难的人,我完全没有代入感。

不过是一个个悲剧机械地堆砌,为了悲剧而悲剧。

好巧不巧,我这段时间正在看孙绍振的《文学解读基础》,恰巧提到了《活着》。读完我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应该这样读《活着》。

              一    零度写作

书中提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海明威的电报文体,像打电报一样,电报每个字都是钱。打多了,钱就花的多。写小说不能浪费文字。一个是“冰山风格”,冰面露在海面上,看到的是八分之一,在海面下的是八分之七。也就是说小说中写的是八分之一,但让人想到八分之七。

海明威甚至提出,废除形容词;站着写,不坐着写,迫使你赶快写完。因而《老人与海》从20万字改成几万字。

精炼的叙述,减少内心独白,无过多渲染描写;冷峻实录,不表明感情倾向,留下想象空间。

这就是西方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也受到了影响。与当时感情泛滥的文风形成了对比。

这并不是西方文学独有的。中国这种特点也早已萌芽。《春秋》《左传》强调“春秋笔法”,完全实录,很少主观评论,简练含蓄。

现在又有一个时髦的名字:零度写作。

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作者以第三者的立场冷眼旁观,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将感情降至冰点,机械客观地叙述。

这是简约的艺术,也是冷峻的风格。这需要读者在简洁冷峻的文字下面,发挥想象,去感受所埋藏的热烈的感情。

这或许就是我读《活着》没有感觉的原因吧。

不想错过经典,因此我又二刷了《活着》。

            二    宿命:鸡和牛

“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在小说的前面,福贵赌博,把家产败光了。当把赌博的欠债还完时,福贵的爹说起徐家的发达之路。

等羊变成了牛,徐家就能再次发起来吗?

福贵家里破产后,为了给娘治病,去城里找郎中,却被拉去当壮丁,两年后大难不死被救了,回家过上了穷苦但安宁的日子。他或许是听进了爹死前的话,给家里买了两头羊,希望过上好日子。

后来羊又归了集体。

食堂散伙后,又拿最后的积蓄买了羊,想着羊能肥田,能剪羊毛卖钱。

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福贵决定卖羊,买了四十斤米。

……

一生很快,像按了快进键,凤霞死了,妻子死了,女婿二喜死了,一个个亲人死去了,只剩下年老的他和外孙苦根 。

福贵和苦根相依为命,买了两只母鸡,仿佛生活回到了起点。

“这两只鸡养大变成了鹅,鹅养大变成了羊,羊养大又变成了牛。我们啊,也就越来越有钱啦。”

“钱攒够了我们就去买牛,你就能骑到牛背上去玩了。”

福贵带着希望,迎接新生活。

可是,苦根也死了。

后来,福贵终于买牛了。

福贵循着家族的宿命,轮回了一遍,殊不知,猜中了开头,没猜中结局。

买牛不是发达的尽头,而是深渊的底端。

《百年孤独》羊皮卷上预言百年家族:“家族的第一个人被困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

一代代轮回,终究躲不过神秘的宿命。

无论如何抗争,生命都是一步步走向孤独。

            三    毁灭美好

感受不到死亡给福贵带来的悲痛和苦难,却感受到了死亡撕碎美好的生命的残酷与冷漠。

有庆和二喜,是我印象最深的人物。

明知道结局,却在读有庆的部分时,希望奇迹出现。

有庆,一个可爱的男孩。因为家里穷,姐姐被送走了,有庆大哭,要姐姐,不要上学;家里买了羊,有庆细心照顾;要卖羊了,有庆千般不舍却又无奈得躲着;有庆喜欢跑步,经常跑坏鞋子,为了鞋子,经常光着脚上学,后来跑步拿了全校第一;听说校长生孩子需要输血,有庆很活跃,第一个冲到了前面。血一管一管地抽……

那么爱不能说话的姐姐,那么细心地照顾小动物,那么懂得父母的辛苦,那么努力地学习,那么热心地去做好事。如此可爱善良懂事的男孩,他是苦难的人生中温暖的光。这束光越来越亮,几乎快让人忘却之前所有的悲剧了。

该来的还是来了。有庆终究还是死了。能感受到福贵将是多么悲痛。但有庆的死在遇到春生(曾经的战友,现在的县长。校长是县长夫人)后宕开一笔,想杀人的福贵怒火慢慢熄灭了。默默地背回村子,悄悄地埋了。家珍知道了,默默地扑在有庆坟上,眼泪哗哗地流。

没有号啕大哭,没有撕心裂肺。只是静默,和那路上的月光。这不就是零度写作的极致吗?无声的叙述中去感受他们内心无边的丧子之痛。

“我看着那条弯曲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作者将最得意的一段描写留给了有庆。

二喜,是凤霞的丈夫。是城里的搬运工,偏头脑袋。他对凤霞是真的好。头次到凤霞家,就帮凤霞家修屋子;迎亲大阵仗,敲锣打鼓,好多年后娶亲仍是最气派的;不顾当地习俗,顺从凤霞,提前回娘家;帮着岳父岳母干家务活,任劳任怨;夏天的晚上,屋子里蚊子多。二喜让凤霞先去外面乘凉,自己跑屋里默默不动,喂蚊子。

多幸福的一对儿啊,虽然生活不易,但两个底层的人却给了彼此的温度,相互扶持,相亲相爱。

前面有多甜,后面就有多虐。凤霞在生儿子苦根时难产离世,留下二喜一个人在人世,抱着回忆度日。

几年后,二喜也因意外,被石板压死了。死的面目全非,血肉模糊。

这么美好的一个人,却死得这么惨。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庆、二喜是美好的,凤霞、家珍是美好的,包括队长、春生都是美好的。书中大部分是好人,并不是坏人造成福贵的悲剧。

福贵身边的亲人都一个个离去,最该死的人却活了下来。年少吃喝嫖赌,富贵温柔乡流连,败光所有家产,连累家人。余下的人生之路,命运给了福贵美好,又夺去了美好,最后只留一头牛陪着他。这是否是对他的惩罚和捧杀?

              四  活着的意义

就这样的一个人,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名字虽为福贵,却占尽了人世间的苦痛和不幸。

书中序言里有句话,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福贵的人生是真实的吗?现实中有这样的人生吗?

小说是虚拟的。但我相信,真实的世界肯定会比小说更残酷。

要么选择死,要么选择活。像史铁生,选择好好活;像地震失去双腿的牛钰,走上闪耀的T台;也有欠债千万的人绝望跳河……

这个世界,有的如蚂蚁四处爬行,寻找食物;有的如知了,知道自己命运,只在树枝上哀鸣。

我们到底该怎么对待生命?现实残酷,生离死别,挫折磨难,人生永远不会一帆风顺的。

但《活着》的意义,告诉我们,“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

无论伟大与平凡,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希望。

罗曼·罗兰曾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还能热爱生活。”我们知道生活不易,知道会尘归于土,但依然奔波于这个世界。

就如福贵一样,所有的亲人死了,他还好好地活着,还平静地讲述了自己苦难的一生。

读书,能给人力量。《活着》能影响几代人,或许真的有股魔力,让人读完,能勇敢地对抗厄运,乐观地迎接风雨。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425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