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笔记】华与华企业战略营销方法
华与华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战略营销咨询公司,他把自己的咨询服务用“超级符号”做了封装,也成为大家都争相追逐的一个品牌建设的方法。
这里总结华与华咨询服务主要的理论:
1、符号的传播
一切传播都是符号的编码和解码。
超级符号就是编织最有效率的符码——它不需要人们去认识和记忆,因为只是勾起受众头脑当中本身就已经有的东西,进而最快促使消费者行动:买我产品,传我美名,并高效积累品牌资产。
所有的信号经过我们的编码以后,都需要通过媒介(媒体)发射出去,穿过人们的心理防线(心理防御)到达接收者,接收者接收到以后就需要解码,如果你的编码是他熟悉的就能快速认识你、记住你,并在使用过之后成为传播者。
这里面有两个要点需要说:
第一,基于母体的编码。
因为接收者需要解码,所以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快速让他认识和记住,那么在编码的时候,就需要借用来自母体的编码(比如微信红包就借用了传统红包这个母体)。
这样一来接收者在解码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因为你的信号的一部分本来就是我头脑里已经非常熟悉的东西,既降低了接收者的心理防线,他不会排斥你;而且非常容易就记住你了,因为你的信号的主要部分是他头脑里已经有的,你的编码不过是勾起了他的记忆而已。
第二,媒介即信息。
媒介或媒体,承载你编码的媒介本身也是信号,比如你在北上深一线机场打的机场广告、市中心电子广告牌打的广告,和你在普通小区里电梯传媒打的广告,不管你的广告内容是什么,因为媒介的不同本身已经让受众对你有不一样的观感了,所以,你要传递的信号,不光是信号内容本身,你借来传播的中间媒介本身也是信号。媒介的势能越大,信号能量也越大。
第三,口语的力量。
语言是最大的符号系统,语言的超级符号就是口语和语音(听觉符号),口语第一,书面语第二;语音第一,文字第二;听觉第一,视觉第二。
2、文化母体四部曲
包括:寻找母体,回到母体,成为母体,壮大母体。
超级符号创作,基于文化母体,也就是共同的文化契约和习俗。文化母体,让品牌成为新的人类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习俗。
最典型的注解,应当是可口可乐创作的“圣诞老人”形象以及活动。
它借用了“圣诞节”和“圣诞老人”这个母体,来设计“红白相间”的圣诞老人形象,并创作了一系列圣诞节的新习俗。现在我们可能觉得这是惊天的营销活动,但在当时,不过是可口可乐为了淡季提升销售而做的一个活动,甚至于这个圣诞老人形象也不过是找别人外包画的。但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我们会感觉,即便可口可乐很便宜,但没人会觉得这是很low的,因为他给这个产品打入了人类共同的文化含义。
因圣诞老人是大家熟悉的,所以也就很轻易地让人们接受了你打造的新习俗;然后持续投资这个品牌资产,于是你就壮大了你所打造的新习俗。国内的“双11”也是如此,借用“光棍节”的母体力量打造一个新的社会文化习俗,通过持续的投资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那么人们就会只记住你打造的习俗背后的共同文化契约,而不是高端低端这种评价。
3、品牌三角形理论
(1)品牌的诞生:产品结构、话语体系、符号系统
a,产品结构。对社会和消费者来讲,公司的本质就是产品,比如我们一想起苹果公司,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产品,而不会想起别的东西,其他公司也是如此。一家公司首先有自己的产品,才开展接下来的活动。
产品是一家企业为了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完成自己的经营使命而规划创造的解决方案。有哪几个产品、各自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推出次序是什么,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公司的产品结构。
比如对于2007年以后苹果公司来讲,iPhone就是它的拳头产品(或称金角),它通过设备协同的功能,把它的手表、TWS耳机、音箱、平板、电脑、音乐电影等产品全都打造为iPhone的衍生产品,消费者戏称为“苹果全家桶”,也就是我们说的“银边”产品,由iPhone带领,也是受了iPhone的影响力带出来的。
产品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
前承接企业的经营使命,因为你是用这些产品来完成自己的企业经营使命的;后开启企业的经营动作或活动,没有产品,也就没有企业经营管理,也就没有产品的(品牌)营销活动。
所以,产品是一家企业承前启后的核心。
b,话语体系和符号系统。这两个东西,都是在你有了自己的产品以后,你需要把自己的产品编码成符号(包括语言和其他符号)来和受众沟通,告诉他们你是谁、你们为什么要买我等等。
其中话语体系,也就是最终会凝结成一句可以传播的话,比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就是凝练出来传播的“品牌谚语”,那么这句话要从哪里去获取创作的来源呢?你可以从企业的事业理论、产品科学、品牌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故事当中去挖掘,凝结成可以传播的话语,把企业、产品的东西传播出去。
(2)品牌的使用:品牌就是为了出事而生的
为了防止企业出事,以及出事之后怎么办,人类社会就发明了品牌。品牌对人类社会有两个功能:
一、出事概率较小;
二、出了事比较容易惩罚它。
企业总以为是自己建立了品牌。不对,有品牌,不是因为有你,是因为社会需要。如果社会不需要,你想建也建不起来——
消费者需要低成本、快速地选择到让自己放心的产品,并且出事的时候可以找到它获得补偿,所以是消费者需要品牌而使得企业可以建立品牌。
品牌是一种成本机制,是一种风险机制。
从成本机制来说,品牌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选品牌,快速简单,不用做过多的思考和挑选。
从风险机制来说,品牌是一个博弈结果。你建了品牌,我就不怕你跑了,万一出事了我也可以找到你,得到你的补偿;而品牌自己也怕损失品牌的信誉,于是也会在出事以后给消费者补偿,于是消费者选择品牌就会更加放心。
品牌的本质是降低消费者监督成本,方便消费者惩罚犯错企业的一种社会机制。品牌越大,则人们监督、惩罚它的成本越低。如果品牌逃避监督和惩罚,则失去了品牌的本质,所以品牌会大幅度贬值。
如果品牌在出事之后,积极接受监督和惩罚,甚至主动加大惩罚自己的力度,超过消费者期望的力度,则品牌将升值。品牌不会因为被惩罚一次就被“搞死”,而是因为方便被惩罚而长生。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接受惩罚。
所以当品牌“出事”的时候,就是我们向顾客证明“只要我出问题,你就可以惩罚我”的大好机会。我们只要痛痛快快地接受惩罚,老老实实地付出代价,品牌就升值了,这才是品牌的游戏规则。如果经理人想推卸责任、逃避惩罚,品牌才会真受损失。
就像子贡说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犯错就像日食月食——犯错的时候,天下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天下人都仰望着。你犯错了,但是光明正大、坦坦荡荡地改正了,人家不会看不起你,反而会敬重你。
(3)品牌的延续:持续投资,形成资产
品牌需要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去投资,持续投资,让它不断增值、保值。
品牌是一个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品牌能为消费者创造精神财富,主要包括:情绪财富、人生财富、知识财富。品牌是消费者生活和社会的一部分,给消费者带来愉悦,成为他们人生某个阶段的记忆,以及由于企业经营一个事业所积累的知识财富。
品牌是与消费者的立约,当你与全社会所有人达成了心理契约,达成了熟悉、了解和信任,融入了大众的生活,成为人类文化、文明的一部分,才可以说你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最终达到两个效益:买我产品,传我美名。
4、视觉设计三角形理论
在强调刺激信号和行为反射的基础上,提出信号、识别、图腾的设计三角形,并强调信号第一。扭转重“识别”和“图腾”,而轻“信号”的普遍错误设计观念,不是识别设计,而是信号设计。
5、消费者定义
消费者的四个角色:受众、购买者、体验者、传播者。
消费者有四个角色,就是消费的四个阶段,四个情景语境,四个不同的时间、地点、信息、反应、目的、方式、内容等等。
这四个情景语境是:1.购买前;2.购买中;3.使用中;4.使用后。
(1)购买前,消费者是“受众”。
受众通过电视、互联网、电梯传媒或亲朋好友推荐来知道企业的产品。这个阶段,受众和企业的联系是非常弱的,受众这个时候的特点是“茫然”和“遗忘”,因为可能有大量的信息都想占有他的注意力,而这时候他是没有任何目的性,类似于闲逛的状态,被动地接受着一切进入他的“注意力”的信息。
所以这个阶段,企业要做的:
第一是激发消费者的本能反射,让他们一下从一大堆信息当中分别出你,怎么让他把你“分别”出来呢?就是让他感觉到“和我有关”,最好“高度有关”,比如,如果你是做胃药的,你一定要先喊出“胃痛胃酸胃胀”,那么受这个问题困扰的人,马上就会作出本能的反射,他们竖起耳朵来听,因为这个立马激发了自己以前的那种体验——和自己相关。
第二就是要重复投资,不管可口可乐知名度多么高,他依然不停打广告,因为不打就会被遗忘。
(2)购买中,消费者是“购买者”。
当消费者置身一个购物的环境,也就是说,他打算买东西了,比如进入商场、超市、餐厅、电商网站等等,在这个阶段,就是购买者,他们在心态上已经开启了买东西的开关,这个时候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在购物环境中搜寻信息。
所以,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让“购买者”快速发现我、拿起我、买下我,这个过程需要记住这个几点:
产品包装是最大的媒体。
用符号刺激购物者的本能反射。
把货架当成广告位用。
把包装文案,做成导购指南。
让产品自己会说话,让包装成为导购员。
包装设计创造陈列优势。
用产品结构占领更大柜台,创造更多销售机会。
(3)使用中,消费者是“体验者”
当消费者把你的产品买回家,他就变成了“体验者”,这个部分依然非常重要,因为当他使用产品的体验非常好的话,或者超出他的预期,他就有极大的可能变成产品的传播者,替企业免费向周围的亲朋好友传播或推荐,这种亲友推荐的转换率可比一般的推广要高的多。
体验的价值最初是来自于服务行业,比如游乐场、餐厅,他在购买之后,几乎是立即就开始体验了,于是服务行业也就是体验行业,他们对于体验的研究是最深入的。
服务业的体验方法论把消费分成三段。
来之前,制造期待。顾客是为期待而来,他还没有开始玩、还没开始体验,心里其实已经开始想入非非了,已经开始在想象待会要经历什么样的美好体验了。我们之所以购买产品或服务,其实在掏钱的背后,买的一种想象、一种美好的期待,这是购买的核心驱动力。
来之中,制造惊喜。设计整个时间过程节点的情绪高潮,像看电影一样,三分钟要有一个兴奋点,当你在游乐场一个游乐环节游玩结束,情绪达到最高潮的时候,下一个环节一定就是纪念品商店,因为这时候你最容易掏钱。
走之后,值得回忆,乐于谈论。值得回忆,设计一个你会购买带回去的“纪念品”。纪念品的本质是什么?是一个信物,是一个符号,是一个媒体,是一个广告,比如你在参观完埃菲尔铁塔后,买的一个铁塔的小雕塑(纪念品),摆放在家里,就是一个免费的广告位,因为当你有朋友到你家,朋友会非常自然的问你,你也会非常自然地谈论,但这就是在给人家打广告了。
那么,购买回去的产品也是一样的,我们要给“体验者”一个超出预期的使用体验,比如有些牙膏里的“冰爽片”、洗衣粉里面的“蓝色颗粒”,比如以前一个某精油品牌(电商渠道),给消费者寄的产品中附带了一大堆的试用小样,以前小米刚出手机的时候,会附送一大堆的专业工具,苹果早期绝佳的手感和体验,等等。
这些针对消费者收到产品、使用产品这个阶段设计的体验,会让消费者不自觉地充当你的产品的传播者,帮你在他的圈子里去传播。
(4)使用后,消费者就是“传播者”
当有一段超出预期的体验,消费者就可能成为传播者,给他周围的好友、亲戚分享自己得到的绝佳体验,而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分享,转化为购买的比率是非常高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口碑效应。如果产品本身的效果确实非常棒,那么这种传播所带来的就是指数级别的增长。
如果考虑到这一点,也就是产品服务的终点,不在于把产品卖出去,而是让消费者成为传播者,替我们“打广告”。
那么我们在产品规划、设计、生产、制造的时候,就会考虑消费者如何去使用、体验,如何给消费者足够好的、超出预期的体验。
一样的道理,在设计广告传播的时候,就会考虑消费者在向外传播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来传播我们的产品。于是,我们设计广告语,不是说一句话给消费者听,而是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去说给别人听,甚至视觉形象的设计,也不是设计一个图形给消费者看,而是设计一个图形让他可以去描述给别人听。
6、企业战略理论
企业战略不是企业的战略,而是企业为了承担某一社会责任,解决某一社会问题,为社会制定的战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即解决该社会问题有效的、全面的、可持续的方案。
企业的第一定位是“经营使命”,这个使命来自于对一个社会问题的发现,对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为一群人创造价值就是企业的经营使命;
企业的第二定位就是“业务战略”,为了完成企业的使命,解决这个社会问题,企业有自己的策略、想法和思路(德鲁克称之为“事业理论”),并具体化为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的第三定位是“经营动作或经营活动”,就是为了让我规划的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能在市场上完成销售,让我的企业生存下来持续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就是经营所涉及的两大目标,一是提高销售,而是降低成本或费用,来实现企业的总成本领先和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拿华与华自己的经营动作来看,就是:
他进行持续的广告投入、知识输出(包括图书出版&多渠道课程&公众号文章&直播等等),是为了提高他的“咨询合同产品”的销售,因为他们没有商务,所以需要用上面两个经营动作来销售他的产品,也就是提升产品销售;
而它的合伙人制度、TPS(丰田生产方式)、压倒性的员工培训(包括商学院内训/海外游学/EMBA送学)、多技能工少人化、百万创意大奖赛、提案时的品牌道场,这些经营动作就是为了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用最少得人工成本产出最好的方案成果,减少浪费、减少返工,降低自己的总体成本。
7、企业理论和企业家理论
企业的本质,往宏观说,是为社会解决问题;往微观说,是为顾客解决问题。企业自身的目的是永续经营和盈利,外部目的则是为社会解决问题,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企业社会责任,不是企业的义务,它本来就是企业的业务。比如蒙牛的社会责任,首先不是社区和环境,是牛奶,是牛奶不要出问题,不是去给孩子们赠送牛奶,不是去建希望小学搞慈善,是让中国人喝上放心的牛奶。伪责任担了很多,业务的责任没担负起来,是本末倒置。企业的生存是社会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能帮助社会达到目的。所以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是、必然是社会企业。所有的企业家,都必须是、必然是社会企业家。
企业家=创新。
什么是创新呢?熊彼特定义了五种创新。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这个市场以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4)获得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同样不论这种供应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组合,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合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只有实现新组合才构成一个企业家,我们的概念比传统要狭窄一些,并不包括各个厂商的所有头目或经理们,或工业家们,他们只是经营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
企业家的职能是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把它们带到一起,因为只有在要素第一次组合时,这才是一次特殊的行动——而如果在经营一个企业的过程中去做时,就只是例行的工作。
每一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一旦当他安定下来,像其他人经营他们的企业一样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这种资格。因此,任何一个人在他几十年的经营活动生涯中,很少能总是一个企业家。
所以,企业家不是一个身份,而是一种创新的状态。总经理不一定是企业家,董事长也不一定是企业家,只有当他在创新的时候,他才是企业家。企业所有的利润,都来源于创新,如果我们今年没有创新,但还有利润,那不过是去年创新建立优势的惯性,这惯性随时会离我们而去。所以,我们在经营业绩最好的时候,就要着手布局下一轮创新,否则,我们随时会被淘汰。
8、营销框架
坚持营销“4P”的理论框架: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华与华发展的4P框架:
(1)产品是购买理由;
(2)价格是三个利益分配:分配给顾客,分配给上下游产业链和员工,分配给竞争对手;
(3)渠道是组织共同体;
(4)推广是整个品牌传播。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