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画派的“华世翎光”

 作者:张亚萌 | 来源:中国艺术报

“此法三百年来未有矣! ” 1938年,时任中国画学会研究会会长的周养庵看到一幅题为《竹枝伯劳》的工笔花鸟画,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画面上疏竹兰草簇拥着两块山石,枯枝上立着一只伯劳鸟,情趣盎然。这幅画的作者就是当时年仅22岁的田世光。作品引起名家关注的原因,得力于作者对伯劳鸟的传神描写,而画面中流露出的宋代工笔花鸟画大家崔白的神韵,更为人称道。

幽谷红妆(纸本设色) 田世光

这个被评论家邵大箴记录下小故事的主人公的经典作品,可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观其全貌。在纪念田世光百年诞辰之际,作为“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的重要学术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华世翎光——田世光百年诞辰纪念展”日前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展览以“故园风土柳浪莺飞” “勾勒重彩教学授艺” “国礼大作时代丹青”三部分,展出田世光先生的代表作品40余件,呈现不同时期的艺术面貌与风格特色,涵盖了他青年时代的大尺幅代表作《幽谷红妆》 、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石青底牡丹《节日的花朵》 、新中国成立后绘制的“新殿堂画” 《英姿万古》 ,以及在教学创作中的草图手稿,全面展现他在20世纪中国画艺术特别是花鸟画创作领域的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花鸟画画坛与工笔花鸟画的教育领域善于综合借鉴又能形成艺术家面貌的,田世光是具有代表性和里程碑式的大家。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陈平说。田世光是中国著名的花鸟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早年毕业于京华美专中国画系,后在北平古物陈列所与郭味蕖共同师从于非闇、张大千,青年时代即在北平画坛享有盛名,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校任教。在创作与教学中,田世光以中国花鸟画的传承为己任,重振浓艳富丽的勾勒填色法,并将双勾重彩这一失传数百年的工笔重彩绘法发扬光大,对于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教学与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花鸟画人才。

“田世光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他以自己独到的视角认识传统花鸟画,取法宋元花鸟画风格,体现出一种‘大花鸟观’的意识。他的艺术修养全面,作品将花鸟置放于自然景象中,突破了花鸟画空间的局限,使他的作品拥有宽广而崭新的意境。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通常人们以为工笔花鸟就是花花草草,细致的笔触、漂亮的色彩,温婉柔美,小情小景而已。但田世光的创作大多是恢弘的场面,豪放的意境。 ”工笔画家金鸿钧介绍,田世光有一批画牡丹、孔雀等珍禽异卉的作品,都是浩大的场景,如《富贵迎春》 《和平之春》 《海棠孔雀》 《争辉》等作品富有皇家园林气派,繁荣富丽、锦绣辉煌。同时,田世光的画中表现了很多大自然中的山水和花鸟结合的场景,如遍野的红树林、丰收的果树、山壁水口流泉飞瀑,如《幽谷红妆》 《鸭满河塘果满园》等都是大开大合的构图。

“作为现代工笔重彩大家,田世光的作品既蕴含有浓厚的古典功底,更体现破茧重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中,五代黄荃父子的浓艳富丽的勾勒填色画法和北宋徐熙的清淡野趣的没骨画法,是花鸟画的两大脉系。在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期间,田世光对馆中收藏的黄、徐两派的花鸟画作苦心临摹,既学黄荃的结构精密、色度浓丽,也学徐熙的着色柔润,兼收两家之长,尽得宋元勾勒画派技法之精髓。在此基础上,他大胆吸收百家之长,革新技法,逐步形成了在鲜艳中含有优雅气氛的风格。 ”邵大箴特别关注他在严谨工整中不忘传统艺术写意旨趣与书写的手法,他用富有灵动性的笔法,在虚与实、方与圆、黑与白、墨与色等许多对立的因素中博弈,赋予画面以音乐的韵律。

在范迪安看来,田世光的花鸟画有一种崭新的文化属性,就是他对花鸟画社会功能赋予新的认知,创造了“新殿堂画”的格式。在鸿篇巨制的同时讲求格调韵律,尤其是富丽堂皇的重彩赋色,气势恢宏的章法布局,既严整又生动。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相继落成一批代表国家形象和民族气派的公共建筑,亟待兼备民族精神内涵与新时代风貌的新的绘画样式。作为“新殿堂画”的主要代表画家之一,田世光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等创作了一大批巨幅工笔画精品。本展执行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介绍,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以富丽、大气而清正的风格,表现似锦繁花与造化世界,呈现出闳阔而明丽的殿堂气象。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处理宏大主题、大尺幅与殿堂气象的能力,激发与成就了田世光的艺术。这种风格路向,也为他的作品与国家、社会、民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他的画将精湛、典雅与清丽、秀逸相融,兼得‘徐黄’二体风神,尤在生活情韵和时代精神的探求中,找寻并建构了一条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与教育心路。 ”于洋说。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473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