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是教育的底层逻辑

“教师的身体状态、情绪状态、情感系统,以及教师的课堂表现力,教师的生活趣味,教师自身的生命热情,表现力,教师的生活趣味,教师自身的生命热情,都会直接被带到课堂,被带到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生活中。”

——张文质《教师的使命》

有人常常拿教师和医生的职业相比较。他们认为医生问诊用药是非常严谨的,不通病理药学的普通人根本无从下手参与其中,医生的专业性非常强,具有不可替代性。而教师,固定的书本知识,审定的课程标准,知识读一读、学一学都会,好像谁都可以做教师,一般的教师随时都可以被替换,无非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低一些,那就多练习,各种题型都兼顾,分数总会提高一些的。

记得我读小学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乡村小学的学生都挺多,但师资严重不足,教我们的多是本村的代课教师。他们很多都是初中刚刚毕业就走上讲台,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不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仅把自己已有的知识机械地呈现给学生。由于当时没有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教师也不稳定,我印象中每年都在换老师,能当老师的条件就是读过一些书、敢走上讲台就行。

关于教师是否能被替代的问题,甚至有部分教师,回望一下自己的教育生涯,也会在心底默默认同这种观点。家长们说一个老师教得好,分数是重要的维度,其它的再加上班级管理得服帖,学生都听话,抑或是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成绩显著。

持这些观点的人,可能只关注了教育中的技能、知识的层面,而忽略了人的存在。教育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升,孩子的精神有没有得到成长?社会交往能力有没有提高?自我认知及幸福能力有没有提升……我们关注人的发展,最应该关注生命本身。

关注生命是教育的底层逻辑。那作为教师的你,是否将生命视为第一位?是否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呢?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511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