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努力”,正在消耗你的精力
为什么满心热血学习一项技能,却永远只停留在开头?
为什么一开始都热情打卡,最后却在中途放弃?
为什么前期都很努力看书,后面学习的身影就无影无踪?
当我们在苦恼这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请往下看以下几个例子。
来自《认知觉醒》书中,有位妈妈教她女儿学习钢琴。
之前呢,都是让她女儿固定把新学的曲子练习10遍,不管最后会不会,只要次数够了,练习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所以呢,她的女儿在练习的时候,就会把简单的曲子练习,遇到比较有挑战的曲子呢,则会略过去。
这样看样子好像任务都完成了,但学习却止步不前。
那基于以上的情况,她的妈妈学习了一个策略,改变了练习钢琴的方式。
首先她的妈妈在她女儿弹奏第一遍曲子的时候,就会检查那些不熟练或者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及时纠正弹奏的方法和按键的错误。
然后基于这些错的地方,针对性的练习,直到把这部分内容流畅地弹奏三遍以上且不出差才在接着往后面的继续练习。
虽然整场下来,她的女儿会觉得很累,但明显感觉到女儿有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因为她那时已不畏惧困难的地方了。
回过头来,如果不这样要求练习,她女儿就会一遍一遍地重复弹自己熟悉的地方,遇到难的地方就一带而过。
另外中途还经常会漫不经心地停下来,这样的练习就会非常低效且无用。
在看看另外一个我们生活中经常打卡的例子。
比如运动。
最开始呢,很久没锻炼的人都会定一个很大的目标,把锻炼达人当成自己的偶像,强迫自己每天打卡跑步一小时。
但坚持一两天,发现自己很难坚持了,需要靠强大的意志力才能继续坚持几天。
但最后意志力稍微一下滑就索性放弃了。
但如果调整策略,设置个稍微能够得着的目标,比如每天坚持30分钟,相信大家都能坚持并能贯彻的坚持下去。
锻炼后也不会太累,处于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那么这样下去就能坚持很长一段时间,也达到了自己锻炼的目的。
再比如学习英语。
如果你设置每天学习1小时会有点压力,学习的时候也会很容易感到烦躁,心里只想尽快到时间来结束这沉重的学习任务。
但改为每天学习30分钟,时间一到就不学了。
这样,反而可以坚持每天学,不会产生不厌倦。
从这个例子中,相信大家知道本文要表达的是什么了。
前面学习钢琴的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一直在舒适区不停的选择了重复,虽然看似努力但却毫无进步。
后面生活中打卡运动、学习的例子告诉我们,如果设置过高的目标来监督自己,只会让自己越累越疲于形式而忽悠真正的目标。
所以如果想让自己达成某一目的,那就需要找到一个点。
既能让自己沉醉其中,忘记时间,不知疲倦,还能在处于学习研究中的状态,这种沉浸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自发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要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有些困难但又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事情。
即跳出舒适区(简单却在重复的区域),避开困难区(现阶段无法达到的区域),处在拉伸区(稍微努力能够得着的区域)。
而不是在困难区里,让你的“努力”变成了浪费精力,即失去了时间,也打击了自己的自信。
相信那句话,好的成长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
春夏爱阅读写作|春夏
写作阅读 |自律成长|职场提升。希望用文字温暖每个春夏秋冬♀ 走出生活中的迷茫和焦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