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提问策略,提升学生思维力

      非常欣赏凤凰卫视的一位女记者闾丘露薇,她在采访中非常善于提问,提问时的问题非常有深度,既能了解受众需求,把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出来,同时又尊重被采访人,提出的问题令人乐于接受。作为老师,在课堂上我们也经常会运用到提问的策略,我们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否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是有技巧的。

      站在老师的角度,在教学中曾出现一种假提问,老师提出一些非常简单,缺少思维含量的问题,比如“这篇文章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很多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虽然能非常迅速地回答,但是往往因为问题缺乏思维含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站在学生的角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有一个单元提到了提问策略,教给学生通过提问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针对文章的内容、主题、写作方法进行提问,还可以把阅读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提出有思考的问题。这给我们一线老师教学也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提问要聚焦单元目标

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对于课文的内容,孩子们通过自学大致能读懂,但是对于李大钊人物的品质的理解上,还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和学生的阅读经验来进行理解。如果单纯地提问:“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说出“忠于革命、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等词语,但是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的。

王崧舟老师在教这一课时,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李大钊有哪些反常的言行?”引领学生反复阅读、品味、感悟,最终孩子们聚焦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体会任务品质。”然后再通过补充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学习,就不止是从表面上粗略的感知,而是深入文本中,透过字里行间去理解人物的形象。

在提问的过程中,我们时刻聚焦单元目标,关联语文要素,就牵住了牛鼻子,教学的方向就不会跑偏,学生在提问的指引下,带着思考阅读,就会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提问要联系学生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了教材、主人公、作者,但是忽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比如我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如果我是主人公,我在面对问题时,会如何做呢?在《田忌赛马》一课中,文章讲述了孙膑运用智慧赢得比赛的故事,引人深思。这个故事非常有智慧,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思维的魅力。

在提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创设情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就能帮助学生梳理孙膑的思维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输出表达,无形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如果和孙膑的回答一样,那么就是一次语言的输出,如果不一样,就是一次创意的思考表达,都能起到激发孩子思考、表达的效果。

当我们的学习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自信心的时候,孩子们就在回答有价值的提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获得了能力的提升。

提问要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问除了要聚焦教材和学生的生活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新课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阅读策略,面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发现,以《两小儿辩日》为例,两小儿善于观察、思考,孔子谦虚谨慎,两小儿在辩论时有理有据,“两小儿究竟谁说得对呢?”于是一场关于两小儿的辩论就展开了。

孩子们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随着辩论的深入,对于文章的思考也越发深入,收获也慢慢地增加。学生的思维也在思考、辨别、审视、反思中得到了发展。

总之,提问策略在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业,当我们在提问的时候聚焦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并且关注学生思维生长点的时候,我们的提问才问准了方向,问对了角度,才能将学生的思考一点点引向深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543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