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神游记

       2016年6月26日,第十届中国泥河湾杏花节组委会成员去外地采风,我们一行五人上车后才商量到那个景点,有人提出去北岳恒山,我马上赞同,五岳我已登临三岳,只有南北两岳未曾领略,尤其北岳恒山更是神往已久,开车不到一个半小时就到北岳恒山山门前。导游意思让我们上去爬山,下山坐缆车,我们却坚持上去坐缆车,下山步行,导游说你们这是倒着看,我说来到道教圣地就要倒(道)着看,我本人根据旅行感受、导游介绍及查阅资料,总结北岳恒山神游记。

  北岳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号称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晋、冀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道教称此山为第五小洞天,号“太乙总玄洞天”。其山神穿黑袍,乘黑龙,领仙人玉女七千人,掌管江淮河济,虎豹走兽。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留有不少道家遗迹和传说。古有道观庙宇18座,称为18胜景。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北岳恒山在五岳中最高,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历代文人墨客都对恒山的雄险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可见恒山峰峦奇伟的面貌。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它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为“五岳”之中的北岳。主庙北岳庙,供奉着恒山神,即北岳大帝。恒山风景以地险、山雄、寺奇、泉绝称著。恒山的美景,被明代徐霞客录入《徐霞客游记》中。徐霞客笔下的恒山是“瞰东西峰连壁聩,摧蜚丹流,其盘空环映者皆石也,而石又皆树,石之一也,而神理又各分妍;树之色不一也,而错综又成河锦。石得树而碜峨倾嵌者,缘以突兀而尤古……”无需再置一词,已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小品,怎得不令人神往。

 恒山主要景点有;磁峡烟雨,磁峡即金龙峡,位于天峰岭与翠屏峰之间,是出入恒山的天然门阙。其间石壁万仞,青天一线,在细雨濛濛时晴岚缥缈,烟雾纷飞,妙趣横生,涧底流水,夺口而泻,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拟也”。云阁虹桥即古栈道,位于金龙峡最窄处。为南北交通要道。古人沿峡谷东崖绝壁间,凿崖插木,飞架栈道。同时还修建过一座连接东西两峰的高空飞桥,合称为云阁虹桥。民间传说是鲁班的妹妹所建。峡壁至今还残留着当年修栈道时的行行方窟,默默诉说着亘古的沧桑和智慧。云路春晓即步云路,从岳门湾原北岳山门(恒宗坊)至恒宗殿,称十里步云路。旧时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步步入云。沿路有大字湾、四大夫松等景观。虎口悬松即虎风口和悬根松,在步云路的石阶风口处。登临此处,疾风飕飕,松涛阵阵,犹如虎啸龙吟,故得名虎风口。临风屹立的一株参天古松,根茎盘露,紧抱岩石,虬枝迸发,即为悬根松。悬根松宛如恒宗使者,在此迎客送宾;又似天然凉亭,供人揩汗歇憩。尤其是它那不畏风霜,悬根挺立的倔强精神,更使人增添了登攀的勇气。相传松根外悬是张果老拴在树上的神驴受惊而拔起的。果老仙迹即果老岭,位于悬根松北的登山途中,是上下恒宗的必经通道。石径上陷有行行小圆坑,形似驴蹄印,据说是张果老在恒山修行时,倒骑仙驴上下山留下的仙迹。危岩夕照即夕阳岭,位于果老岭的东侧,是一段插入云天的万仞绝壁,面西峭立。抬头仰望,但见危崖欲倾,古松摩云,险峰怪石,诡奇万伏。每当夕阳下,“余辉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入画中”,更逢烟岚细雨,“虚堂香雾霏霏续,石洞流云袅袅垂”。奇光异景,令人神往。断崖啼鸟即姑嫂崖,当地又称“舍身崖”,是位于夕阳岭中段极陡峭的一段山崖,传说因姑嫂投崖而得名。姑嫂投崖后,小姑化作百灵鸟,嫂子化作找姑鸟(当地因其叫声酷似姑姑等,又称该鸟为“姑姑等”),在舍身崖上绵绵双飞。幽窟飞石即飞石窟,位于姑嫂崖北端,为一天然大石窟。据记载,4000多年前,舜帝北巡,至恒山脚下,忽有一石从恒山飞来,坠于帝前,帝遂起名为“安王石”。五年后,帝又北巡,至曲阳被大雪阻路,便望祀北岳,此灵石又东飞到曲阳。飞石窟内东岩龛下建有北岳寝宫和后土夫人庙,南岩龛内建有二层梳妆楼等,为北魏时期建筑。龙泉甘苦即苦甜井,位于白云堂东侧,建有一小亭,名玄井亭,亭内南北并列双井,名玄武井。一井水如甘露,清凉爽口;一井水味苦湿,人不能饮,当地人习惯称作苦甜井。唐明皇曾亲下诏书,赐匾“龙泉观”。历代游客到此纷纷品尝龙泉圣水,恒山奇茶,以沾带仙气。茅窟烟火即三茅窟,位于白虚观北紫薇阁旁断崖上,传说是西汉三茅真君修仙得道处。据传三窟有怪异现象,一窟点火,另两窟冒烟;两窟点火,另一窟冒烟;如三窟同时点火,则三窟都不冒烟了,是恒山一谜。金鸡报晓即金鸡石,位于朝殿西鼓楼外,有一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相击,声震幽谷,如金鸡鸣叫,情趣绝妙。传说是恒山金鸡捡食了三茅真君失落的仙丹变成。玉羊游云从朝殿瞭望东峰峭崖翠顶上,有白石累累,远望如群羊吃草,在云雾的推动下,别生情趣,称为“玉羊游云”。古碑曾载有“东岱大夫之松,西华仙人之掌,南衡龙书蛇篆,北恒金鸡玉羊”的佳句,把恒山的“金鸡玉羊”作为同另四岳胜景媲美的代表。紫峪云花即紫芝峪,位于恒宗殿东侧,是一道草木丛生,曲折幽奇的沟峪。峪西北是天峰岭,东南是飞石窟和舍身崖。恒山旧志载,峪内长有灵芝仙草,为恒山的镇山宝草,状如云锦,有起死回生、益寿延年之功效。《孙子兵法》讲恒山灵芝旁有称作“率然”的双头蛇日夜守护。后被明朝世宗皇帝采取十二本(株)。即出云洞,位于紫芝峪东崖上。洞口旁刻有“白云灵穴”四个大字,因此又称白云洞,亦名白龙洞。传说此洞深不可测,下通地海龙宫,浑源民间流传恒山爷的女婿白龙公子掌管北国云雨,每逢降雨时,洞内吐出团团白雾,霎时漫山云雾缭绕,烟岚飘渺,霖雨霏霏。雨中登恒山,身边云雾飘飘,如置身仙境,是登游恒山可遇不可求的独特景致。仙府醉月即会仙府,位于朝殿西侧,为恒山最高庙观,传说是仙人聚会之所。置身仙府,脚下云岚飘渺,头顶云崖万状,使人顿有疑登仙台之感;秋季漫山红透时节,若夜宿仙府,或依栏望月,或挑灯夜读,恍登仙境,超尘出世之感会油然而生。奕台鸣琴即琴棋台,位于会仙府西北处,有巨石迸裂,裂石西南有一仅可容人的崖隙。沿石缝攀援而上,陡壁高处有一片风蚀岩台,台上刊棋一局。台崖上是双勾法书“琴棋台”三字,此处传说是仙人对弈弄琴之处,也是恒山诸景观中最为旷世脱俗的所在。脂图文锦即石脂图,位于主峰天峰岭东崖上,由五色卵石天然结成,约四尺见方。值中午,松荫翠柏蒙图上,远望状如剥落之古碑,中有蝌蚪文字,又似锦绣画图,实为奇景一绝。岳顶松风即主峰天峰岭,登上恒山极顶,极目不知千里远,举头唯见万山低,烟岚飘渺,松涛贯耳,北国万山宗主之雄浑气象尽览无遗,恒山十八景尽收眼底,北岳名山魅力令游客依恋难舍恒山自古称为北岳,它耸立于浑源城南不足一公里,海拔两千一百一十六米,东西联绵五百余里,东跨太行山,西衔雁门关,南障三晋,北瞰塞外,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巍峨峨,奇峰耸峙,犹如屹立在祖国北方的一道高大宽厚的“人天北柱”,这座“绝塞名山”阻挡着塞外的风沙袭击。唐代诗人贾岛曾留有诗句:“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鬼诡浩难测。”作为中华锦绣山河象征的北岳恒山,以其雄浑博大的山岳风光,奇特多彩的人文景观,丰厚精深的历史文化,独特谜人的边塞风情,相映成趣的宗教氛围,筑起北岳恒山独特的文化亮点。亮点犹如五线谱中绝妙无比的音符,传承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又动听的歌曲,从中我们可以听到远古帝王巡狩方岳的脚步,历代君臣祭祀月神的心曲。还有金戈铁马的铮鸣,吟风弄月的唱和,仙府佛寺的暮鼓晨钟,黎民百姓的虔诚祈祷。

大禹曾巡游恒山,封道经《灵宝真文》于北岳。《灵宝要略》曰:“夏禹登位巡狩,度弱水,登钟山,得 《灵宝真文》,封之北岳及包山洞庭之室。”后有商王女昌容,修道山中,“二百余年,颜如二十许。能致紫草,鬻于染工,得钱以与贫病者。”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沦的足迹。远在春秋时期,太上老君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庐炼丹,燃灯道人演兵斗法;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西汉景帝、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留下了千年解不开的谜在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为天师的寇廉之在北岳宣扬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从嵩岳投奔恒山修炼,恒山香火威极一时;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炼,名道人管革结庐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场香火名扬天下。(《太平广记》) 记载汉唐时期,众多仙真出入恒山,修真传道,使恒山成为道教之福地。大禹曾巡游恒山,封道经《灵宝真文》於北岳.《灵宝要略》曰:"夏禹登位巡狩,度弱水,登钟山,得《灵宝真文》,封之北岳及包山洞庭之室."后有商王女昌容,修道山中,"二百余年,颜如二十许.能致紫草,鬻於染工,得钱以与贫病者."(《太平广记》)至汉唐时期,众多仙真出入恒山,修真传道,使恒山成为道教之福地.著名者有茅盈,司马季主, 元俗夫妻,李皎,恒岳仙人,道荣,张果老,管革,戚元符等.茅盈为秦汉时著名方士,乃咸阳南关人.世代显贵,且好道积德.《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谓其高祖父茅蒙,即得道"于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其邑有谣曰:神仙得道茅初平,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州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故茅盈三兄弟承其祖志,亦避世修真.茅盈年至十八,"遂弃家委亲,入於恒山,读老子《道德经》及《周易传》,采取山术而饵服之,潜景绝崖,素挺灵岫,仰希标元,与世永违.""盈於恒山积六年,思念至道,诚感密应",感太元玉女,西城西君,龟山王母诸真降临,授以"玉佩金铛之道,太极元真之经"及"阴阳二景内真符","明堂元真之道".潜心修持,仙道已成.后又点化其弟茅固,茅衷,皆得仙道圆满.后三人皆被上清派奉祖师,尊称"三茅真君 ".另一位高道张果老,乃道教八仙之一.《太平广记》谓张果老于隋唐间隐居恒山,有长生秘术,年寿数百."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 其厚如纸,置於巾箱中,乘则以水巽之,还成驴矣."时玄宗召见,演示仙家变幻之术,不可穷纪.玄宗誉为"迹先高尚,心入妙冥",并赐号"通玄先生".后归恒山,终老山中.果老岭即是后人为纪念他而题名,在一块光滑的陡石坡上,有几个非常明显的酷似驴蹄印和人脚印,传说是张果老骑毛驴由此登天时留下的。在众多景观中,最为著名的是悬空寺.它坐落于金龙口的绝壁上,始建於北魏后期,经金,明,清三代重修,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全寺共有大小殿宇楼阁40 多间,建造在3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之上,凿石为基,就岩起屋,形势险峻,造型奇特.整个建筑群南北长,东西窄,一字排开,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惊险奇特的建筑,令人叹绝.北岳庙,又称朝殿.据史籍记载,其庙始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2年),至唐宋,金元,时颓时兴.明洪武,成化,弘治年间,多次大建,改古庙为岳神寝宫,规模宏大,包括北岳大殿,后土夫人祠,风伯雨师庙,康太尉庙,会仙府,龙王庙,烟霞亭,潜龙亭,九华亭,碧云亭,翠雪亭,凝翠亭,望仙亭,白云堂及山门,石坊,祀奉北岳诸神,坐落於主峰之下,是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山门两旁,有青龙,白虎二殿.殿前碑石林立,碑文记载著北岳之久远的历史.

我国最早的典籍《尚书>>称恒山为宏山,《禹贡>>作恒山,《尔雅》称北岳。历史上恒山先后称过常山。恒岳。镇岳。元岳。阴岳。紫岳。太恒山。历史上周成王曾来此巡狩,秦皇汉武到此封禅。唐、宋、明、清历朝帝王把祭祀恒山当作一件大事,以期江山千古,传祚无穷。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起丰厚的恒山文化,在这异彩纷呈的文化格局中,恒山的美不仅在于“奇。雄。秀。险”的表象,而更在于深厚的文化内涵。层峦叠嶂,磅礴苍润的北岳恒山虽然没有华山之险,泰山之奇,嵩山之峻,衡山之秀,甚至没有贵胄之气,但北岳却以其平和宽容的品质和包罗万象的气度伫立于山野。漠。尘寰之间。在潇潇的暮雨中。飒飒的风霜里闪出特异的情韵,让你体悟。领略。  同其他四岳相比,最使恒山儿女自豪的是这里有着传承不息的边塞文化。地处边塞的北岳恒山,既是历代将帅鏖战的沙场,也是帝王争夺天下的军事要塞。纵然多少年过去了,李牧抗击匈奴。拓拔氏定鼎中原,八路军驱逐日军……在恒山都刻下了自己的痕迹。  在这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在千百年征战与和亲的轮回之中,北岳恒山摈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以海纳百川的气势吞吐了人世间的一切荣辱得失,不同民族的文化形式在悠长的岁月里交织成纵横的文化经纬。恒山凭借着山水之韵,吸纳着多民族文化的精髓,已经成为一个山水文化密切融合的集结点。 恒山一水中流,将主峰一分为二,东峰天峰岭,西峰翠屏峰。伫立远望,双峰对峙争奇斗峭。闻名遐迩的悬空寺上载危岩,下临深潭,就神奇般地悬挂在翠屏峰峭崖悬壁之中。雕梁画栋的层层楼阁,檐角如翼,似要凌空而飞。这奇绝的景观,让人有幻入仙景的感觉,仿佛让人们看到一千四百多年前,一群生着彩翅的仙工神匠,在悬崖与沟壑之间飞来飞去,建造着让后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五岳寻仙不辞远”的大诗人李白曾云游到此,他把所有的诗情和赞美凝聚笔端,在岩石上题下了“壮观”二字。徐霞客也发出了“天下巨观”的赞叹。更有颇具艺术夸张的民谣“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道出了那份惊险的实情。  “恒山的松,直不楞登”恒山脚下的人们都这么说。恒山的松树确实直,从下到上,五六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的松树也竟那麽直,立在“果老岭上的‘悬根松’尽管被张果老的驴拔起了树根,根部裸露,却也直立挺拔。站在树下,仰起头,耳边就能听见”唰唰,唰唰‘的响声,好象有湍急的流水从耳朵边上流过,这就是松涛。松涛想必和海涛的声音差不多,而恒山隆冬的北风里一齐摇动的松树发出的声音却有几分像是打雷,风猛吹着你,吹得你站不稳,就像深夜听深深小巷里的大狗叫,根本就不像王维说的:北涉玄霸,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气势磅礴的”恒宗“二字是明成化年间作品,笔力苍劲雄健,赫然入目。这两个朱红大字,镌刻在绝壁,益见其隽秀,这座岭也因之而名”大字湾“。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大字湾石梁屹立着的那四株唐宋古松,人们称”四大夫松“。至于何时何因封为大夫的,已不得而知了。但这四株古松刚直不阿,依险笔立,傲视天穹的伟岸更是直出了气魄。 朴实无华的恒山,就像世代戍守边关的兵家,完全具备了北岳人吃苦耐寒。倔强峥嵘。蓬勃向上的品格。愿我们永远和他真诚相伴,到留神牵梦的恒山山水间去神游,去怀想,去寻觅人生的乐趣和真谛。

恒山道教主流属全真教龙门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双修一应俱全。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长期修炼,在恒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踪遗迹和神话传说。《太平广记》谓张果老于隋唐间隐居恒山,有长生秘术,年寿数百。“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巽之,还成驴矣。”时玄宗召见,演示仙家变幻之术,不可穷纪。玄宗誉为“迹先高尚,心入妙冥”,并赐号“通玄先生”。后归恒山,终老山中。果老岭即是后人为纪念他而题名,在一块光滑的陡石坡上,有几个非常明显的酷似驴蹄印和人脚印,传说是张果老骑毛驴由此登天时留下的。

中国历代帝王对恒山的祭祀十分重视,唐宗、宋祖等都曾到过恒山巡视、祭奠,或差使臣到恒山朝圣。独特的山势地貌和悠久的文化,使恒山成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胜的别具特色的著名风景区。在传统政治观念中,功名利禄皆由争斗而得。在老子看来,这是很不明智的观念和做法,争斗必然有胜有败,老子提出“不争之德”。他认为守住这个道,万事万物、社会人事都不离道,把握了大道、自然,即可充当天下万民之楷模。金庸小说中,恒山派作为女尼为主的派别,属于佛家。事实上,恒山作为道家场所而存在数千年,金庸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所以其在安排恒山派时仍然沿用的是道家的自然、朴素、恬淡、平易、清静、无为、不争治世、处世的内涵的,而如此安排最主要的是恒山还有一处奇观。北岳是道教名山,供奉玉皇大帝、北岳大帝、吕洞宾自在情理之中,但是除此之外还供奉着佛家的观音、弥勒及儒家的孔子等等。尤其是三教殿中玉皇大帝、释迦牟尼、孔子并列高台,同享人间烟火,为五岳之奇观。在悬空寺内,有十一处佛教殿,五处道教殿,更有一处天下唯一的“三教合一”殿在全寺最高的三教殿内,佛、道、儒三教教祖共居一室,联袂而坐,共受供奉,融洽和谐,形成了真正的“三教合一”的独特宗教氛围,是恒山“和”文化的实证和代表。中国的文化史,本身就是一部三教融合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家的慧远,道家的陆静修,儒家的陶渊明曾有过东林论道、虎溪三啸的逸闻。但实质上,彼此间还是有门户之见的,尤其是佛道两门。佛教东传中国时,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为求立足,曾奏请汉明帝烈火验经,结果道教经书扔进火盆后化作了灰烬;而佛经不但没有烧毁,而且还在火中放出了金光。从此,佛教取代道教,成为国教。后来一些道教大师为复兴祖教,曾先后怂恿魏武帝、周武帝、唐武宗灭佛兴道。因而在四大佛山中很少能见到道教的踪迹;同样,在道教控制的灵山仙境中,也绝少佛禅之风。而北岳恒山的三教殿却一改古风。三教祖师同列一台,相安无事享受人间香火,不能不说是一奇观。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即位后,为纪念释迦牟尼诞辰,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有诗云:音亦可观,方信聪明无二用,佛能称士,须知儒释本同源,他认为佛道同源同根,从那时起就在恒山开始举行“四月初八”庙会活动,以此纪念释迦牟尼的诞辰。此后,历史上恒山道人也曾想用道教祖师老子之生卒日期定作庙会日,但查遍所有的经典著作,都没有找到老子生卒日期,因当时“三教合一”思想已经形成,又想到佛教、道教信徒都来朝拜更能为恒山添香,达到弘扬佛道香火旺盛之宏伟夙愿,只好作罢。后经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宗教变革,逐渐把这一节日作为一种民间祭祀活动延续下来,成为北岳恒山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明清两朝,北岳大庙香火达到鼎盛时期,每到这一季节,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庶民百姓,善男信女自发地相继登临恒山,竞相祭祀,朝山进香,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大庙香火缭绕,道场昼夜不断。清代诗人张应薇作诗《四月八恒山会》曰:

岳峙溪回第一山,游仙谁不戏层峦。

社当四月轮蹄集,朝罢三更仕女班。

香雾濛濛薰醉眼,野桃灼灼点烟鬟。

他时漫说旗亭会,怎似笙歌洞府间。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584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