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大单元、大概念”值得肯定但要灵活运用
近期定个目标,研究下大概念。也找了一些文章论文看看。一些好的存着,以备要是可以随时随地翻翻。关于大概念,众说纷纭,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有不同看法,思维碰撞,真理越辩越明。
作者:辛营光
来源:“萤光语文”
大单元、大概念教学本质上是针对单篇教学的一些弊端提出来的。单篇教学对文本的细微分析有其优势,但也可能导致文本碎片化。加上信息时代,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得到文本分析,却缺乏对信息归纳整合、辨析评价的能力,这恰恰又是社会亟需学生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引入“大单元、大概念”值得肯定。
当然,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是所有课文都需要单元整合。对于经典篇目,我们可以延续单篇精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深处,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这样的文本也只有在反复吟咏中才能体味精髓。越走到文本深处,就越能感悟作者的广阔博大,甚至一篇课本就是一个单元的体量。当然,也未尝不可加入与其他文本的比较阅读。
2.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大单元”教学。落实大单元教学不是靠专家的一两节示范课,要靠千千万万的老师。要鼓励少部分先锋教师和学生带头搞“大”,只要不急于求成,就是好的尝试,毕竟“少慢差费”的现状亟待改变。
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能力运用。目前,很多老师的案例都没有领会“大单元、大概念”的内涵。有的是没有选好切入点,文本理解有偏差;有的是资料不够深刻,泛泛而谈;有的是学情掌握不准确。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而现实是,老师被各种事务搞得疲惫不堪,又没有激励机制,很难有动力求变,况且在高考压力下,这种探索并不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3.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应“大单元”教学。它要求学生站在更宏观的视角审视课文,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困难的。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建议沿用单篇精读,提升“听、说、读、写”能力,有能力之后再引入“大单元教学”。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