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写旧体诗之关于遣词(一)
1旧体诗词中的虚词
无论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按照语法功能的区别,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在现代汉语中,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据说旧体诗用实词比虚词要容易些,我猜测原因在于作为旧体诗语言基础的文言文,虚词在数量上远远少于实词,而当现代人写作旧体诗,或多或少会把现代语言的虚词掺进去,这一定程度上参加了虚词在遣词中的比例,也让现代人更为松弛地使用虚词。
常用的虚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类,用之得当,可使通体灵活。欲其姿态生动,转折达意,全在虚字使用得灵活。
一字类:又、况、看、正、乍、恰、奈、似、念、记、问、甚、纵、便、怕、但、料、早、算、岂、已、漫、怎、恁、只、有。
二字类:何处、莫问、却又、正是、恰又、无端、又还、恰似、绝似、何奈、堪羡、记曾、试问、遥想、却喜、又是、不是、独有、漫道、怎禁、好是、忘却、纵把、更是、那知、那堪、犹是、多少、值怎、不须、谁料、只今、那番、拼把。
三字类:莫不是、最无端、况而今、且消受、最难禁、更何堪、再休提、都付与、君莫问、镇消凝、怎禁得、记当时、又忽忽、都应是、似怎般、又何妨、当此际、到而今、君不见、倩何人、又早是、嗟多少、空负了、拼负却、收拾起、要安排。
古人在论及对偶辞格的词法中,有实名对和虚名对之区分。即把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的偶对称之为实名对,也称实字对;把没有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者由虚词与实词组成而虚词为主的偶对称之为虚名对,也称虚字对。
常用虚字对包括但不限于:“但觉“对”何曾“、”只为’对“岂因”、“已是”对“况值”、“只知”对“谁道”、“何似”对“未忍”、“漫道”对“岂缘”、“似闻”对“恐是”、“莫道”对“只缘”、“岂闻”对“始信”、“忽逢”对“顿觉”、“但见”对“焉知”、“自是”对“何须”、”犹自”对“何曾”、“慢嗟”对“且喜”、“未必”对“难为”、“几处”对“谁家”、“几日”对“一番”、“幸有”对“不须”、“任是”对“也应”、“尚有”对“应怜”、“莫向”对“何妨”、“那知”对“从此”、“时有”对“更无”、“何处”对“此间”、“权借”对“欲凭”、“一自”对“终教”、“一去”对“独留”、“一从”对“几度”、“任是”对“不随”、“徒令”对“终见”、“但得”对“即是”、“幸有“对”但无“、”不因“对”那得“、”谁知“对”又到“、”莫道“对”自有“、”若非“对”会向“、”借问“对”总为“、”自谓“对”安知“等等。
在实际对偶使用中,名词可以动化,形容词可以名物化,就使得实虚字的辨别有时并不十分清楚。这种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区分实虚慨念与原本意义上的实词和虚词的内涵不完全等同,是不可以把它们相互混淆的,不能据此认为只有名词才是实词,而把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都归类到虚词当中去。
在一些慢词中,二三个字组成的虚词短句严格说也包含有实词,但可以总体上以虚词视之,譬如辛稼轩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更能消“、”春且住“、”见说道“、”君莫舞“、”君不见“等等,便是如此。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