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虞美人到王阳明的诗意人生
今年中秋逢国庆,举国欢庆,万家团圆。而我身体抱恙,中秋之夜,夜不能寐,一个人窝在沙发上静养,困了眯一会儿觉,醒了读一会儿诗。万籁俱寂,惟我独醒。
从东坡先生的《虞美人》读到阳明先生的
《中秋》、《月夜》,汲取古圣先贤之智慧、之哲思、之精华……
面对病痛,面对坎坷,面对挫折,想起东坡先生的豁达,阳明先生的淡定,物来顺应,病来接受,坦荡从容。在此仲秋之夜忍不住诵起苏轼的《虞美人》……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东坡先生“持杯遥劝天边月”与李太白的“举杯邀明月”有得一拼,一个“劝月”,一个“邀月”,灵魂与月相交、相映、相融,可谓浪漫豪迈之至。
说到中秋,无不与月亮有关。东坡善作词,咏月抒怀,潇洒豪迈,而作为哲学家的阳明先生则善写诗,哲思飞扬,意蕴绵长。他常借月夜感怀来表达他对人生哲理的体悟,折射出“致良知”、“心外无物”的心学智慧。“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均出自其月夜之感慨……
比如他写的《中秋》: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读到此诗,不由得联想起阳明先生那句振聋发聩的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想必正是发端于那一年那一夜“吾心自有光明月”的独白吧?!
在阳明先生53岁时,与诸生歌于天泉桥,写下《月夜》诗两首:
其一
万里中秋月正明,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
其二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这两首哲理诗作于嘉靖三年,这一年,阳明先生已平定宁王叛乱,本应功高盖世、功德圆满,功成名遂,没想到却备受疑责,备受排挤,备受屈辱,只好回乡赋闲,著书讲学。如果说贬谪贵州成就了一代圣人的“龙场悟道”,那么赋闲家乡则令阳明先生升华出“天泉证道”。鼎鼎有名的四句教便是此时横空出世: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据其《年谱》记载:
这一年中秋之夜,月明如画,阳明先生在天泉桥侧碧霞池上置备酒宴,,召集学生百余人饮宴。酒半酣,歌声渐动,久之,或投壶聚算,或击鼓,或泛舟。先生见诸生兴剧,退而作诗,作的就是这两首诗。
有人认为读懂了这两首诗,就了解了阳明心学的大半。这两首诗,一言以蔽之,就是“致良知”。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这句表达的是:良知是人人固有的,就像这天上的明月,光明是其自性。云雾是外物和合而成的暂时现象,它可以蔽月,但不能改变月的自性。 人要像月亮这样坦然自如,保持自己的良知,就能破云雾而放光明。
“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休作郑康成。”
这句诗公开质疑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学(理学)未能掌握儒学的真精神,所以不可尽信。又指出以郑玄为代表的汉学,专注训诂章句之学而破碎大道。可谓大胆而直白!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阳明先生认为宣传他的“心学”才是“圣贤千古相传一点真骨血”,他的歌声可以充满太空,勉励学生致良知,不要误入歧途,并努力宣传他的学说。
这两首诗写得明白如话,自然流畅,把他体证的哲理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全诗真气贯注,一气呵成,自信不羁。
我想那夜,阳明先生一定与众生对酒高歌,兴致淋漓,他应是在半醉半醒中写就此二首诗的吧?!
从“老夫今夜狂歌发”、“点也虽狂得我情”这两句诗中的“狂”字可见一斑。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古往今来有酒、有月才能诗情迸发,东坡先生“持杯月下花前醉”,太白先生“对影成三人”更多的是“出世”的浪漫,而阳明先生虽醉虽狂,却不忘“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的“入世”担当!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652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