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周敦颐鲜为人知的关系

花自飘零2018年第8篇原创文章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篇北宋著名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如果你说你不记得了,那肯定当时语文课没认真上。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世称濂溪先生。

几次去道州,总心心念念要去拜访一次这位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大名人的故里——濂溪故里。这次正月,总算如愿以偿。

月岩:永南洞目第一

天气出奇的好,非常适宜出行。

吃过早饭,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和家人一起浩浩荡荡驱车前往。

去濂溪故里,附近的月岩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据传那里是周敦颐求学、静养、悟道之处。

月岩位于道州城西20里处,为古"道州八景"之首。明代徐霞客这般赞誉:"永南诸岩殿景,道州月岩第一"。

几经辗转,几经问询,终于抵达。

月岩有东西两个洞门。一到洞口,宛若身临城阙,极具雄伟森严之感。

拾级而上,步入洞门数十步,顿觉宽敞若广庭。

居然还有很多人这里做小本生意,卖茶叶蛋的,摆烧烤摊的……应有尽有,一丝丝热烈的烟火气息。

游客亦络绎不绝。

这么小一个洞府,竟受大众如此热烈追捧,心里正暗自称奇。

一位摊位上摆满了书籍的大爷吸引了我的注意。

凑近看了看,书摊上有《道州月岩》、《月岩诗词集》等书,还有奖牌、奖杯……随手拿起一本,大爷热情地自我介绍他叫王湘甫,并指给我看哪些书籍是他写的,哪些是他的得奖诗作……原来是一位作家。

王老先生说他在这里不止是卖点书籍,更主要是向来访者介绍月岩,让更多的人了解月岩。

随手翻阅了他的作品,多是表达对国家和家乡的深厚之情。先生约70岁左右,这样的年纪,还有如此家国情怀,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继续往前行去,一行人走走停停,拍拍照片。

姨父一到月岩,便独自一人一直在地上翻捡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他酷爱养花种草,捡些奇特的石头回去可作盆栽之用。

目所及之处,喀斯特地形一览无余。

月岩之美,在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一般的喀斯特地形都是在地下,而月岩则在地面突现屹立出来。

右边岩壁上,刻满了历代名家的石刻,据洞外的石碑上介绍,共计有58方,内容多以称颂理学渊源、歌咏风月奇境为主题。

逐一看过去,我最爱的是一方“风月长新”的石刻,落款已经模糊,看得不是很真切。

月岩之奇,在于一岭三洞,一洞三月。

天光透入岩中,竟成三个“月亮”,疑似鬼斧神工,独特而曼妙。

置身洞中,如此近距离与月岩接触,更能懂“月岩”之名由来的涵义。

从东门进,抬头望天,天如一弯新月;前进一步,天上的月就丰满一分;再走一步,那月又丰满一分。非常奇特。

到东门和西门的正中间仰望,蓝天当顶,岩形浑圆,此刻空顶之空圈更宛如一轮满月悬空,素雅高洁,唯美至极。随着游人移动的步伐,次第变换出的“上弦、满月、下弦”美姿,是溶洞中罕见的奇观。

当地朋友告诉我们,洞内一处有石床、石桌、石凳,据传为周敦颐在此静养、悟道之处。

和我家倔驴一起爬至洞口,里面漆黑一团,看不清里面的景况,本想打起电光进去一探究竟,洞口诸人一起劝阻,说里面可能很脏。一听只好打消念头,悻悻作罢。

下去的时候,抬头望向洞内上方,洞内天花上沟壑纵横,宛若一只庞大的蜘蛛悬挂其上。特别触目惊心,继而感叹大自然之奇妙。

濂溪书院:官清梦魂安

月岩出来,回程前往濂溪书院,途经一株古樟树,在这寒冬季节,枝繁叶茂,树根盘根交错,特别美,3、4个人才能合抱,怕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随手查了查资料,发现道州500年以上的古樟树居然多达700多株。刚才途经的这一株,已有然有1200年的历史。

赶至濂溪故里,已是午饭时分。

道州人的好酒、好客是出了名的。

朋友是倔驴多年挚友,特别好客,早已在附近订好午餐。

因正是正月,天气又好,携家带口出来游玩的人特别多。

菜迟迟不上,等了快两个小时,菜终于上来三四个,吃到一半还进行了中场休息。一顿饭居然吃到下午三点多,只是大家心情好,谈天说地,倒也不觉得难等。

饭后再次驱车前往濂溪故里,早已游人如织。

道县濂溪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是一座融学习、教育、祭拜、藏书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历代贤人志士慕名拜谒者络绎不绝。该书院曾数度修葺,但最终因多种原因不复存在。

2017年纪念周敦颐诞辰千年,重建后的濂溪书院揭牌。

“官清梦魂安”,书院外面刻的五个字,出自周敦颐先生的“官清赢得梦魂安”,这亦是这一代大儒一生的为官宗旨。

也只有如此高洁的心性,才能写出传唱千载、为世人所称道的《爱莲说》吧。 

书院外左侧立有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雕像,右侧除立有周敦颐儿子周寿、周焘等雕像,还意外地立有一尊鲁迅先生的雕像,心中大感困惑。

凑近一看,发现鲁迅居然为周敦颐31代孙。

大为震惊。

此前,如果不是特意去了解,恐怕一般人都不会把这两个人联系起来吧。

鲁迅之名,世人皆晓,以致于我们很容易就会忘了他的真名——周树人。

因此,更不易将这两个人联系起来了。

不由得感叹,周家的基因太强大了,相隔几百年,先后出现如此大家。

穿过威严高耸的极星门。

进入书院内。

右侧是一幅导览图,发现周敦颐故里占地面积相当之大,光是濂溪书院占地就达27.8亩之多,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是湖南省文物文博设计研究院按照省博物馆所藏的图纸进行复原设计,包括状元桥、钟鼓楼、爱莲亭、太极亭、清风楼等20余项,整个项目占地37.2亩。

书院里几处建筑都供有孔子的画像。

右边进去,左边出来,是一条长长的书画长廊,多为中国书画协会、省书画协会人士的作品,作品题材多以歌讼莲之高洁、周公的品性。

书画长廊尽头右转入爱莲亭,里面一块巨大的红漆木上刻有《爱莲说》全文,字体全部镏金。从头至尾细细读了一遍,忆起读书时候背诵的情景,格外亲切。

因为周敦颐故里的其它很多景点都还在修建中,因此浏览了一遍书院就开始回程了。

走出书院,夕阳正好撒落一片余晖,一大片干枯的稻田里仿佛渡上了一层金光,特别美。

鲁迅、周恩来同为周敦颐后裔

回去后,想起鲁迅是周敦颐后裔一事,闲来无事在网上又查了一遍。

这一查,有点傻眼,发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居然也是他的后裔。

鲁迅为周敦颐31代孙。

周恩来为周敦颐32代孙。

资料显示:

零陵区富家桥镇干岩头村地处都庞岭下,贤水河畔,相传是"八仙"中何仙姑的故里。这里有零陵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民居群,村子里的人都姓周,所以人们把这个古村落叫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完成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共由六座庞大的民居宅院组成,根据族谱的记载,这个周家大院的周氏后人与鲁迅、周恩来是同根共祖的族裔。明中期,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后裔迁移至此生息繁衍。根据史学界考证,鲁迅是周敦颐31代孙,周恩来是32代孙,比鲁迅小一辈,与干岩头寸周姓同是周敦颐次子周焘之后裔。

1952年,鲁迅夫人许广平到中南海周恩来家做客时,周总理当时很认真地对许广平说:“我应该叫你婶母呢。”许广平笑着说,那可不敢当,周恩来接着说,他已经了解到自己和鲁迅确属本家,不过是很疏远的关系,按辈分鲁迅要长他一辈。

道州之行结束,在感叹周家基因之强大时,亦深深感叹道州这片土地的神奇,先后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著名人物,从理学鼻祖周敦颐,草书大师何绍基,到宋朝名臣寇公等等历史中有名有气节的人物。

声明:文章部分资料、数据参考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云中海棠,原名吴娟,湖南醴陵人,醴陵市作协理事、签约作家,曾任职纸媒。《先农坛听雨》、《北方的冬天》、《等天亮》等多篇作品见诸报刊杂志。散文《路在脚下》荣获醴陵市改革开放征文大赛一等奖,并入选写作教材《高中作文》。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676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