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的演化
宇宙的边缘就是我们认知的边缘
规律暗含着认知的边缘,意味着我们对事物有着确定性的认识,但是就目前我们的认识来说,还全部源于历史的经验,尽管我们有很多理性的思考以及科学的理论,但是这些都逃离不了历史经验的验证,只有当人们的外在和内在达成一致时,我们才能够真正确认理论的可实践性,我们才能够从心理接受,并将理论付诸到未来的实践中去。
我们从小就被要求背记乘法口诀,乘法本身是数字的一种运算规则,但是乘法口诀本身却不具备任何规则,背记乘法口诀是一种穷举法,所以乘法口诀的背记实际上就是一种死记硬背,因为我们需要穷举的case很少,所以我们也并没有太在意如何去改进这种方法。现在请问一下自己,如果要你以另一种方式去解决数字的乘法运算,你会怎么去探索和改进?快速心算其实就是一种研究多位数乘法计算的技巧,我没有详细去了解过,但是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简化意味着对大量case的提炼,减少记忆的负担。
随着我们认知的不断丰富,规律如同case一样逐渐变得臃肿,我们又试图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对规则进行提炼,将它们封装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拥有更多的精力来研究探索新的规则,对旧有的规则不做深入的理解,因为那些都是被我们重复并验证过的,经过了我无数次的实践检验,最终通过考验并沉淀下来的。对于先来者,他们有着实践的心得体会,所以他们从心底里认可这种规律,但对于后来者而言,他们无法在内心真正接受和认可,我们对底层规律的封装实际上是将人们从底层中剥离出来,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浮于一切事物的表面,去建设更高层次的平台,就像万丈高楼,每一代人都只负责一层楼的建设,甚至几代几十代人才能完成一层楼的建设。
我们本身就是历史发展积淀的结果。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聪明,这也会那也会,就连地球之外的宇宙深处的东西也能够认识到,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些最为基本的认识和规律,我时常会感到一种无知和茫然,我只是习惯于承认日常的全部,因为我已经习惯了,是心理上的习惯,对于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大多数人都会认识这就是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地方,似乎这是一个永恒的东西。试图对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发问,都会被他人视为无理取闹。心理学研究认为,这是生物的一种本能,包括拥有智慧的人们在内,为了节能,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必须简化,寻找得失的平衡,然而这也导致我们经常会被自己的习惯性认识所欺骗。
如果说我们都是历史的沉淀,那历史沉淀本身是否具备某种规则?我们探讨规则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超出时空之外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被我们想象,更不能被我们的理性所思考。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在承认规律和有序的时候,其实都暗含着一个隐性条件:都是在现有的时间和空间中。规律本身必须要有条件,条件本身就是我们的经验。我们认知过程就好比孩子在沙滩上收集贝壳,每当捡拾到一个不一样的贝壳时,我们都会对这片海滩有新的认识,而对下一个贝壳充满美妙的幻想是我们不断前行内在动力。
我们经常讲的逻辑理性,其实就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起承接合关系。我们不喜欢空穴来风,认为这是无理取闹,我们相信世界是有序的,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为我们习惯于删除那些无稽之谈,超出自己认知规律之外的东西都自然地被视为混乱,因此我们心理的一些机制本能地蒙蔽了心灵的眼睛,让我们更愿意行走在确定性的道路上,进而形成一种路径依赖,我们越来越相信这个世界是有序的、确定的,我们就越来越要找出有序的、确定的,即使没有,我们也要创造出来一种确定性、有序性,和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抗争,到最后,我们也很难分清眼前的一切是到底是我们刻意追求创造的还是自然的本身。我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讲:我们试图认识自然活动的本身就将我们带离自然的本身?有人将《西游记》反过来看,有人将古诗词进行深度拓展,那么我们所得出的结果真就是作者当时所要传达给人们的?还是说是我们赋予给旧事物的一种新的含义?这让我想起来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请在你自己的内心里问问你自己:“到底是我自己变了,还是这个世界变了?”
传说伏羲画卦,到底是古人本身就非常智慧,还是后来历史的发展演化为其旧事物赋予的新智慧?两千多年前,老子作《道德经》,两千多年后,我们再论《道德经》时,无不感叹着古人的智慧。文字打破了时空的束缚,从遥远的古代传承到了今天,传承的是一种文化的基因,文化基因好比生物基因一样,不断的破旧立新都是为了寻求文化自身更好的安身立命,文化本身就是“土壤环境”的一种写照。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规则世界中按照规则行事,事情大多数时候也确实能够如意,即使有些不如意的结果,其实也逃离不了我们的想象范围,事情如意带给我们的快乐是短暂的,不如意带给我们的痛苦也是短暂的。随着我们认知的提升,越来越感觉到规则的有限,似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当我们深入地去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时,我们会被自己所难住。成人之间聊天,因为有着共同的认知基础,我们便能轻松地闲聊我们关心的话题,至于承载话题本身的很多基础认知,不需要再进行反复论证并达成一致,但是当我们试图回答小孩子的问题时,却发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似乎变得很艰难,因为问题本身嵌套着更多的基础认知问题。有时候和一些朋友聊天,双方聊了很长时间都无法get到那个点,其实这无关乎一个人聪不聪明,而是两人认知的历史积淀相差太大。
我时常会感叹历史积淀的力量是多么的可怕,他不是某个人有多聪明就能够掌控的,智者比我们普通人更愿意花费时间去沉淀自己的认知,他们始终以好奇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去学习和吸收每一秒时间所带给他的变化,他们习惯于也擅长于经常整理在他生命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切看似普通平常的事物逐渐开始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一切的演化越来越快,直到超出你原有的想象和认知,让你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古人讲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其实就是对幂律演化的深刻洞察,事物的演化就是这么让人难以想象,甚至是演化的规则本身都是在剧烈的演化着。
想到这里,我的内心即平静又激动,老罗说:“做时间的朋友,等时间的回报”。年轻人因为“肤浅”总是急于求成,他们认为眼前的就是要做到的。记得有句话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其间的含义并不是教授什么做人的德行,而是教会人们身外之物的演化,这并不是要告诉人们一种规律,其本身就是一种无规律,一种自然演化的无序。
我喜欢浩瀚的夜空,它是那么的美妙,任我自由驰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