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earning experience】学习笔记(159)开始读书(1)
我这里所说的读书,是出声的朗读。
其实读书对我来说是每天必做的事儿,退休这四年每天在“微信读书”上也看了和听了(主要是听)了一百多本电子书,每周10-30几个小时不等,走路听书、做家务听书、地铁也听书,但真正坐下来,读纸质书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本,买了好些书,看了,大部份内容也忘了。
为了锻炼自已脑、心、眼、口的一致性,也为了对看过的书有更深的记忆,于是决定每天集中精力朗读一小时书,其实这想法早就有,就是一直没实施。
8月8日,整理书柜的书,看到毕叔敏的《心理咨询手记》于是决定就从这本书开始,而且立即开始。
心理学的一些读物是我近十年来比较喜欢的,这些书不是人们想像的很难理解,非常晦涩,特别是这类咨询的书,都是一个个别人的故事,能给人很多的启发,让人平静。国内还有一个心理咨询老师叫曾奇峰,他的书也很吸引人,他算是国内较早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咨询的人,我是在公司做培训时,为公司引进心理学课程,培训老师给了我一本曾老师的书和一个系列视频,看后就喜欢这类的书,感觉看了这类书,对提高生活质量有帮助。
毕叔敏的这书一共310页,都是一个个小的故事,我一天读50页左右,七天就读完了,这让我有点吃惊,说实话,让我看估计很难一周看完,而且看书,有时精力不太容易长时间集中,总被这事那事打扰,说实在的已经很久没看完一整本书了。
七天朗读的感受:
1、比看书容易集中精力,也容易记忆;
2、把读书作为一件每天的日常:上午吃过早饭收拾好屋子,就坐在书桌前开始朗读。
3、朗读中还学了一些新的字:在平时看书,知道意思就过了,没深究如何读,但朗读中如没读出来,感觉别扭,马上查字典,能读了感觉才算完整。比如:畏葸(音:喜)意思是胆怯、害怕、畏惧;碌碡(音:六轴),是一种农具,我叫它碾子,样子是这样的:
4、读书时间稍长,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是想到家里的什么事儿,有时是跟着书里的情节想到熟悉的场景等,这是后面朗读要加强的。
明天开始准备读王安忆的《长恨歌》,这书在1996年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买了很久,感觉没翻过,王安忆是我年轻时很喜欢的女作家,八十年代在小说月报,收获等杂志里看过她很多小说。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