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784】一个国家悲剧不是那么容易结束的

【1】@色甘酸本色

我说现在局面很复杂,一线医护人员工资降的很厉害,有人说我危言耸听,卖惨。当然我的消息渠道很有限,不能代表全国一线人员,但是有些头部医院都是这样的,基层什么样我也不知道。上半年的时候,某头部医院的血液科居然人均倒欠医院三千,当然不可能再让大家去银行贷款还给医院,最终是医院借钱发给大家几千块钱,不然怎么生活呢。某头部医院感染科大夫拿了几个月的三千块绩效,终于在暑假辞职了,他说我舍不得母校,但是实在是需要生活。你说这是内科吧,外科也是一样的,某医院医生调查发现,开刀的数量和收入成反比,等于说,开刀是一种非常不利的行为,做了手术,就欠了钱,所以大家都想躺平,干脆不做可能还好一点。全院的手术量掉了60%。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病人很多,而且说实话,病人花的钱没有降多少,从病人角度来说,负担依然很重。但是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每天忙忙碌碌一点也没轻松下来,但是收入下降了,压力上升了。你问我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但是目前就是这种情况。
儿科,急诊,产科,都是多少年的艰苦岗位,其中最难的是儿科。很多很多年前,最少二十多年了,儿科就让人闻风丧胆。因为儿童疾病非常复杂多样,儿童又无法正确表述自己的症状,一切都依赖父母的代述,而父母的描述又多准确,实际上难以衡量。儿科高度依赖医生的敏锐察觉,精准查体,以及高水平的检查检验辅助。孩子病了进医院,往往全家都来了,医生所处的那个环境可想而知。每天巨大的噪音,人来人往的潮流,人山人海的包围,孩子的哭闹,咳嗽,家长的训斥怒吼,哪怕是个围观者站在旁边都要感到巨大压力。一个坐急诊的医生,从五点钟接夜班,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交办,足足15个小时,最少看三百多个号。
你说这样看病能有多好的质量?你还真错了,在这么强大的压力之下,儿科医生还能保证基本的诊疗水平。某国医院,世一大的儿科学系就设在他们医院,他们的儿科就比隔壁国一院儿科水平高一些。而且他们什么方向都有人在看,儿童发育,儿童心理,儿童感染,儿童消化病,呼吸病,血液病,心脏血管病,代谢免疫病,肾病,以及从儿内科向儿外科的管理,走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么好的儿科,应该很多人夸赞和感谢吧,毕竟在别的地方看不好的,到这里才能找到办法。不,在这里,医生被骂被打的更多。因为难治的孩子都到这里来了,家长的郁闷愤怒总要找出口,面对的这个人就是最容易的出口。
我有一个师兄,当儿科老总的时候都快四十岁了。后来我看见他老人家四十三岁,副教授,夜里还孤独地坐在儿科急诊那里,一个晚上看三百个号,家长将他团团围着,有的时候是苦苦哀求他,有的时候则是愤怒训斥他。有没有人打他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注射室的护士经常有人被打。
有人说,我真不懂为什么这些家长这么愚昧!明明孩子就是普通感冒发烧,就不能好好在家喝水自愈吗?一点循证医学都不懂!!!
关于循证医学,我有我自己的看法。循证医学很高明,很好。但是是不是什么人都能用?首先起码得有足够的知识吧,要懂这些一条又一条道道的,门槛已经不低了。我们都知道,孩子感冒发烧,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在家好好休息,喝水,对症治疗,绝大多数就可以好啦。问题在于,那些少数不好的人,你怎么把他们分辨出来?他们不好了,什么时候我应该去医院?我怎么知道谁应该去医院,什么时候应该去?其次,就算是感冒发烧,也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比如我一个小小耳鼻喉科大夫,我经常遇到感冒后急性中耳炎的病人,鼻窦炎的病人,甚至脑脓肿的病人,如果家长把无症状一律当做没有病,疾病迁延,那么这个后果是不是就承受得了呢?我们知道慢性中耳炎的成年病人,有很多就是小时候发急性中耳炎没有治愈导致的,没症状就不管了吗?
中产喜欢私立儿科医院,私立儿科其实很喜欢讲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在这里是最合适的应用场景。中产一般文化水平都很高,自己懂很多指南,方方面面的知识都具备,医生稍加讲解就能自己处理问题。中产的家庭环境比较好,在家观察不存在问题。中产在私立医院有会员,随时可以打通医生电话,有问题随时沟通处理。你跟病人分析判断,就是感冒发烧,对症处理,及时复查,孩子安然无恙。
可你一般不是中产,而是辛苦打工的人。孩子高热,呕吐,跟你说在家吃点布洛芬观察,你说好。过两天孩子大便见红白胨子,慌了送医院,发现是菌痢要住院。再比如说发烧了吃几天退烧药,忽然孩子左耳剧痛满地打滚,慌慌张张去儿科,儿科说要看耳鼻喉科,带着剧痛的孩子去看耳鼻喉科,又排队才知道原来是急性中耳炎。又比如说孩子高热,吃不下饭,对症治疗吧,谁知道孩子原来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据说跟扁桃体炎有关,一下拖去抢救。再比如说孩子高热,在家吃点退烧药,谁知道下午腹部剧痛,去医院一摸肚子,原来是坏死性肠梗阻,要立刻开刀抢救……你能拿的定主意吗?除了去儿科排长队,让医生分析判断以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呢?
你以为儿科医生喜欢这样工作吗?他们不喜欢,但也毫无选择。所以儿科医生越来越少。国家也着急啊,所以国家规定儿科医生执业资格证书可以降分50录取。 就是这么个情况,你以为要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普及科学知识,让医生和老乡都得到改善,谁知道最后原来是说学渣也有春天,学渣本来没资格当医生,但是现在也可以去干儿科。总而言之,哪怕是个学渣,因为现在有这样的需求,所以也可降低要求录取。
为什么大医院儿科永远人满为患?你都不知道下面医院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医生。是你,你放心吗?诊断不明,治疗无效,这也是双向的恶化器。还有人在那里说风凉话,说什么“不想干可以不干。”我都不知道说这种话的人是什么人。这世界上是你想选择什么就选择什么的吗?我想如果有选择,你也不会在网上做键盘侠吧,你总会做一点实际的事情让社会更美好吧?我其实很希望这种人能够来跟我实习一段时间,我什么都不要他做,只要他每天紧紧跟着我,我站着他就站着,我坐着他就坐着,我走路就跟我走路,我去开刀就跟我去手术室,我去急诊科抢救他就跟着我跑步,只要他能跟上我的脚步,能够紧跟我一周,跟我看看我们每天上班是什么状态,我就承认他说的对。实际上医院辞职的护士非常多,辞职的医生也很多,但是新人总是更多的,新人会占据这个位置,但是总体水平就会下降,我们大家一起享受这种过程,这是没办法的,大家一起承担。

 

【2】@曼妙沪上女

看完ljq那段视频就感觉展现出来的就是任何一个领域的上位者的真实模样,他们在那些公开的充斥着大众的场合里表现出共情共鸣以及数不胜数的心疼与包容,但是在某一个瞬间里不小心让最真实的傲慢充斥了大脑,于是让自己的情绪外露,然后所有的善解人意被消解。
真实得有点残忍,这种戏码在任何领域频繁上演,之前在现实里看过一些名校生对大专二本的嫌恶就算表面上他们都说着“学历不代表任何东西”,也看过那些身材姣好面容漂亮的人在背后说别人“胖成那副德行我真的要崩溃”就算他们表面上说着美是万千姿态,还有那些有钱人私下对于普通人和穷人的厌恶以及“割韭菜之感”。
这种上置位对下置位的嘲弄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一旦成为了既得利益者就会成为爱表演的政客,演久了甚至自己都会相信自己是高情商的、宽容的、擅长把玩他人心理的那个角色,他们在这样的日常里面如鱼得水只因所有的惺惺作态都是有利可图。所以有很多人可以表演一辈子不会拆穿,但总有人在转瞬间被失去了利害观念,连“既得利益者不可炫耀”这个最低底线都突破掉了,连自己从哪里来都已然忘记掉了。 

 

李佳琦在花西子那个发言就挺能说明问题的,任何人都挺难做到不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成就。四年前你讲这个话别人可能觉得你在开玩笑,大家长语重心长作风嘛,四年后经济不景气,就业率都不咋好看的社会环境之下还敢这么何不食肉靡,上升通道被关闭,阶层固化那么严重,你别问工资涨没涨了,你就问有几个人找不到工作,还来一句“找找自己的原因”,他知不知道他要冒犯多少人

 

【3】@天涯历知幸

香港有一个节目,让中产阶级或是上流社会体验一下穷人的生活。
有一期,一位大律师去体验低学历年轻人,节目组留给他一百二十块备用金,住宿是年轻人的沙发,吃饭和交通,得靠大律师自己找工作解决。
刚开始,大律师以为很容易,很快,他傻眼了,就算是月薪八千到九千的工作,也要求有中五程度的学历,能熟练掌握粤语、普通话、英文。不符合要求的,只能选择清洁工等体力劳动,工资五千到六千,大部分还要求有工作经验。
此时,大律师扮演的角色是一位低学历的年轻人,这些工作自然和他无缘,最后,他终于在奶茶店找到工作,每天下午三点上班,晚上十一点下班,除了中间十分钟吃饭,其他时间都在抱着罐子摇啊摇。
半夜回到家,累到倒头就睡,一觉醒来,已经是上午十点,马上又要开工。
经常有人说,你学历低找不到工作你就去读书啊,以大律师体验的这个年轻人为例,就算是半工半读,两年学费也要九万,而摇奶茶摇到手快断掉,六天工资,也只有一千多块。
大律师感叹,在奶茶店,自己就像一部机器中的齿轮,不停地转,看不到前面的方向,也看不到终点。存钱是不可能的,扣除每天开支,已经没能力做任何事。
有一期,是富家太太体验单亲母亲。
这对母子住在一间闷热狭小和笼子没什么区别的房间内。因为有年幼的孩子,母亲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依靠综援生活。偶尔福利署会安排兼职机会,是在大街上派传单,140份传单,要2-3个小时才能派完,而这种工作机会,每个月只能轮到几次。
富家太太从一开始拿到传单的兴奋,到被拒绝感到失落,最后郁闷放弃。第三天,她提出提前结束拍摄。
一个没有收入的母亲,独自照顾孩子,穷已经不是最凄惨的了,最绝望的是完全没有希望。
富家太太总结,这种生活仅凭一双手辛苦劳动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不可否认,有的贫穷,的确是和懒惰有关。
但是大部分的贫穷则与一个人的出身、天份、教育、时机、运气等等紧紧联系在一起。
有些人不停工作,刚刚够糊口。
有些人想要活着,只能干到死。
他们也有梦想,也想让生活更好一点,为了能多赚一点钱,他们愿意拼了命地干活。
可是他们没有机会往上走,一点都没有。
因为他们没有多余的钱、没有多余的时间、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逆天的运气。
他们这辈子,注定也就这样了。
面对这样的人,我怎么忍心指责他们:你为什么不努力?

 

 

【4】Kevin在纽约

「美国高速公路收不收费?怎么收?」不要再道听途说,我教你自己查,在美国本土,Google 地图可以实时显示高速路收费情况,举个例子:今天你要从亚特拉大自驾到西弗吉尼亚,全程548英里(876公里),有三条路:
1. 耗时9小时29分,免费。
2. 耗时9小时4分,收费 3.28 元
3. 耗时8小时35分(最短),收费3.28元

所以不想付钱的,走多一小时,想快点的,交3块多点就可以。

现在国会已拨款,美国正在翻新高速公路,翻新后的路面大致像图二这样,我昨晚拍的,结实平整,开着还行。美国高速除了几个核心城市周边,车都不多,大农村不堵车。

 

【5】@谈天口

看了一个本地制作的红色电影,基本就是把党史里的东西扒拉下来,配上画面,作了一个PPT式的展示。台词原封不动照搬史料,极少艺术加工,不越雷池半步。为了避免流水账之嫌,又把情节打散,重新排列组合,营造出一点意识流,在无聊之上添加了一层难看。此类影片的创作,经常是主创戴着枷锁跳舞,搞得极其纠结。但这部电影的主创,显然是深谙其中门道,不动脑也不走心,照本宣科地完成文本,画面再弄得好看一些,轻松把钱赚了,又赢得各方满意(除了观众)。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的主创是成功的。 

 

【6】@余秀华

这几天老是有奇怪的电话打进来,应该是钱晓芸告诉别人的,今天才知道骚扰我的是她。她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奇怪!不过给我打电话的男孩们,你们“有困难”要钱,态度好一点嘛,不要一开始就说:姐姐,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意思是:陪老娘睡呗!看你们那贱样,只配得上陪钱逼。我只要你们为我做一件事:去死! 

 

【7】@古月中心相心

好多人以为电商直播赚钱,其实电商直播不好做,我们公司所在的大厦有一大半是干电商直播的,这里租金便宜,并且不需要签几年,因为大部分干电商直播的活不过半年,我们租的办公室上家就是干电商直播的。但做到李佳琦这种绝对头部主播,纯吃佣金的,也不用担心品牌生死,有流量有铁粉,换什么牌子都可以卖。 

 

【8】@司徒绿

想起来之前有人写文章,说解放后润出去的张爱玲晚景凄凉,在洛杉矶死了七天才被发现。 评论区:“那是真的凄凉,老舍第二天就被捞上来了。”

 

 

【9】清朝的英语书真让人大开眼界

 

【10】@Alain王勤伯

一个国家悲剧不是那么容易结束的
智利修宪原本是这个国家和皮诺切特遗产进行切割的一次重要机会
之前不是起义反对芝加哥男孩的继承人皮涅拉吗?
结果,反对修宪的投票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说明智利人虽然经历过皮诺切特统治之痛,
却又清楚自己领先于南美的经济发展是怎样实现的
他们对拉美左翼从莫斯科寻找精神遗产、倡导委内瑞拉式实践持有足够的警惕
追求平等本身不是问题,过去由苏俄扶持的左翼是问题
例如阿连德,他不顾已经酿成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执意推行苏俄化,试图用自己的卫兵队替代原本保持中立的智利军队
在50年前的政变之前已经失去内部的广泛支持
追求平等本身不是问题,今天的拉美左翼仍然从莫斯科、哈瓦那、加拉加斯寻找解决办法是问题
50年后,智利很多人开始转变对皮诺切特的看法,这是一个悲剧,是50年前悲剧的延续
左右都想掐的诗人智利帕拉提出的问题,是对智利和拉美左翼永久的追问:
现在,谁把我们从解放者手里解放出来?

 

 

【11】@六神磊磊

杨丽萍《孔雀》遇到稀奇古怪指责这个事,给些现在已经不了解的朋友说一下吧。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一个常识建立起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想要糟蹋了又多么容易。
很多例子不太好举,举一个方便说的,《军港之夜》听过吧,很美吧,“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多美啊,完全正确吧。苏小明57年的和我妈同龄。唱得多好啊。战士们自己也爱听极了。
但是当初80年苏小明刚唱了这首歌的时候,那家伙,掀起一阵批判热潮,说是没有英雄主义气势,是靡靡之音,等等,就跟现在这伙短视频里说《孔雀》演员衣服没穿好的网民一样的。有的还指责说:当兵就要提高警惕,怎么能唱海军战士睡觉呢?敌人打过来怎么办?
这样一搞,搞得有关部门也进退两难,拿不准这个歌是能听啊还是不能听啊?有的在广播里放了这个歌的,被处分,关禁闭。苏小明也一度被谈话,不要唱《军港之夜》了,要唱《十送红军》。大家去看在人民网工作多年的祝华新老师的回忆文章,说得很清楚的。后来幸亏高层开明,觉得这个歌是好的。《人民日报》来为《军港之夜》辩护,大意说这首歌是好的,我们不只能唱战士们打仗,也能唱战士们睡觉嘛!水兵那么辛苦,不能好好睡觉吗?
所以常识是怎么来的呢,是文明的力量很艰难地一点一点争来的,就跟推着个大石头上山,推推推推推,很艰难,但是半路碰上炮轰杨丽萍这种傻鸟,一脚又给你踹下去了。所以进步极难,而退步极易,就这么个情况。
杨丽萍现在还登台,大伙儿还能看她本人演,多不容易啊,说看一场少一场有点丧,但这样的艺术家确实看一场少一场吧?说真的排到重庆演那一会儿,她很高兴的,亲自发微博,说很期待,结果演了几天因为大家都知道的防治传染原因,不得已停了,我很庆幸啊,带着女儿赶上了最后一场,如果多拖延一天去,就看不上了。
结果一伙人撇着大嘴,短视频下面说什么“艺术也要有底线”“这不是艺术是粗俗”,笑死了,你平时消费艺术吗?平时关注艺术吗?您认为的“有底线”的艺术您又支持了吗,真看了吗?所以说实话艺术有没有底线关您什么事儿啊?您知道啥是底线啊?你留你的辫子我们当我们的现代人多好啊,互不打扰对吧。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互不打扰,多好啊。否则米开朗基罗不能雕大卫只能雕《大搞卫生》;梵高不能画向日葵要画《花开富贵》,杨丽萍不能跳孔雀只能跳《雄鸡报晓》,多没意思啊。
再说远点,为什么网民里、受众里总有这么一股子喜欢扼杀、喜欢上纲上线的力量呢?说白了吧,就是权柄问题。这个“权柄”指的是虚拟的。如果文明、宽容,那么最得利的人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他们就会是最牛的,最赚钱,最露脸;而类似评论里那些不学无术、无力创造、只会乱咬的群体就没有话语力了;但反之,如果不文明,不宽容,权柄就会转移,从创造者的手上转向阻碍者、破坏者的手上,乱咬就可以变现了,苏小明也好杨丽萍也好你就要先来我们键盘群体这儿表示表示了。那么你说是创造容易,还是阻碍容易呢;是跳一出《孔雀》的门槛低,还是在网上说“靡靡之音”“查查她”门槛低呢,肯定是后者。这是根本。
《芙蓉镇》里有个疯子,最后疯了,天天喊运动了运动了。因为只有运动了,他才是个东西;不运动,大家都美好生活、积极创造,他就什么玩意都不是了。

 





 

来源: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
https://www.techfm.club/p/6847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