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距离感
摘自张丰的
在成都太古里,活跃着一群街拍爱好者,有人持长枪短炮,也有人拿着手机,对路人猛烈拍照。他们的哲学是:如果你强烈反对,他们主删除照片;如果你不反对,就等于默认。这被认为是“时尚生活”的一部分。
尤其是到了直播和视频时代,精心打扮到太古里走一圈,说不一会走红,很多人把那里看成一个时尚秀场。这也能够理解,为何2019年太古里管理方还曾提醒大家保护肖像权,后面就“放弃治疗”了,因为他们发现,“街拍”能够带来流量。
有些人主动交出自己,成为视频时代的素材。更多人则对这样的状况感到担忧,尤其是在像地铁这样的密闭空间里,人们对“距离”变得更加敏感。这几年地铁中的骚扰、偷拍开始成为大众关注的事件,社交媒体上有旷日持久的争吵。
这些争吵多少推动了一点社会文明,有男性朋友说,自己乘坐地铁时都不敢把手机拿出来,害怕被人怀疑在“偷拍”。这种感叹让人欣慰,它证明“观念的水位”提高了一些,人们普遍对“距离”和“权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或许我们正处在重构空间感的过程中。和发达国家一样,中国人也经历了“大家庭”到“个体”的转变,过去兄弟姐妹挤在一个房间,现在大城市里个人独自居住正在流行。我们正在适应人与人的“新距离”——“别碰我”成为时代的呼声。
这个趋势不可逆转。我们追求的是安全感,但是“绝对的安全”到底是什么呢?一个人与全世界都隔绝起来,一定不会有人再伤害他,但这时他大概率不会幸福,因为隔绝是抑郁的根源。我们会离得越来越远,但是,到底多远是合适的?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绝妙的比例,可以让我们恰到好处地拥有“安全”“信任”和“亲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