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领读华与华方法经典书籍第809期 之华杉、华楠《品牌五年计划》46
今天看文章有两个感悟,1是人生流量,1是产品流量。人生流量指你的生意是不是越来越顺了?是不是有越来越多的朋友盼着你好,愿意自发的给你推荐更多客户了?这就要求我们永远不要做收割一次流量就走的人,不要单次博弈,要对自己的每个行为都负责。别人骗我可以,我下次不和他玩就是了,但是我们自己不能骗其他人。
昨晚有朋友想要聚会听彼此的故事,于我而言,每一天都是一个新阶段,我也担心,发展的还是快了些,要控一下节奏。今天下午也会带团队伙伴去华与华做交流。
第二个关键词是产品流量,昨天和一位企业家聊产品,我最后给他一个关键词——规模效应,即便我没有很突出的拳头产品,但依靠众多的产品SKU,可以在货架上形成货架优势,只要让这些产品形成统一的阵列。让产品互为流量,互为臂膀,一轮改善下去,一定能获得更高的流量转化,助力生意的增长。
鲲鹏领读华与华方法经典书籍第809期
之华杉、华楠《品牌五年计划》46
1.2 复合流量结构与流量大生长、流量大循环
一个正常的经营,应该是流量成本越做越低。如果你的流量成本越做越高,那一定是你做得不对。
这就跟我们个人的事业一样。随着我们的能力和人脉资源的积累,事业会越做越顺,所谓“吃得开”,也就是流量成本越做越低。
再降一等,以找工作为例,我们刚毕业的时候,如果不是名校毕业生,找工作,或者找一个好工作,比较难——流量成本很高。随着我们在公司和行业里崭露头角,换工作就很容易——流量成本降低;甚至总是被猎头追着——流量成本为0;人家承诺换工作还给签字费——流量成本为负。
但是,也有一些越混越差的人,走到最后找不到工作,从职场出局了。这是全社会的问题,还是他自己做得不对呢?
企业和人一样,应该越来越吃得开,路越走越宽。如果越走越窄,就是自己做得不对了。
做任何事情,不管多大的事,永远不要离开最基本的人生道理。这就是儒家思想。把应事接物待人的日常生活道理,一以贯之,扩充放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充塞天地。
比如流量,买流量,就是一把一算。但做人能一把一算吗?人生总是不断积累,不断播种,不断埋下伏笔,不断积德集义,而后能王天下。
做企业和做人完全一样,一切成就都是积累得来的,流量也是积累得来的。因为你做了那么多事,积了那么多德,投了那么多资,最后大家都认你,你的地位不可撼动。一时的流量红利,只能管一时,不能基业长青。
更何况,有那么多的流量陷阱、流量毒品、流量监狱,让人丧失了自己的流量主权,甚至被流量去势。
某全球顶级电商平台清理门户,那么多品牌一夜之间灰飞烟灭,甚至卖到100亿销售额的品牌,说没就没了。为什么?因为自己什么都没有,流量完全来源于平台,是它养的肉鸡。所有的一切都是它给的,给你的,你可以拿;不给你,你不能抢。
为什么平台规定图片上只能保留产品图片,不能有任何品牌和广告宣传信息?不只是为了页面风格或者所谓消费者公平,而是要对你进行“流量去势”,你无法将平台的流量转化为自己的品牌积累。用元媒体理论来说,是剪除你的元媒体功能,让你永远依附于平台的绝对权力。
面对任何问题,要找到适配的理论。这不是品牌营销理论所能解释和解决的,这是博弈论,是流量博弈。他要把所有商家永远置于一次博弈的惨烈厮杀,置于囚徒的困境。
而品牌的博弈,一是要建立无限重复博弈,建立信任;二是要引入更多的博弈参与方,这样才能找到力量均衡,大家都有饭吃。
所以,品牌必须建立自己的流量主权和自己的流量结构。
这一结构,必须是时间上、空间上、文化上、物质上的多层级复合结构,形成流量大开发、大生长、大循环。这一复合流量结构包括:
(1)母体事业流量。
(2)母体语词流量。
(3)产品流量。
(4)产品结构流量。
(5)元媒体流量。
(6)渠道流量。
(7)零售终端流量。
(8)广告流量。
(9)流量商流量。
母体事业流量,就是华与华企业战略菱形模型中的社会问题、经营使命、企业战略三位一体。企业不是成功之后回报社会,而是始终把自己视为社会的公器,为社会解决问题,并且围绕社会问题制定企业战略,包括公关战略和公益战略。
这一点,在之前《华与华方法》一书中有所阐述,在本书的案例讲解中也会涉及。我想以后还需要一本专著来论述这一企业的宏大叙事。企业家如果能站在这个高度,就能获得母体事业流量,因为你值得全社会的支持。
母体语词流量,就是对语词的流量保持高度敏感,只使用流量最大的语词,也就是有最大文化契约的语词。这一条在前述蜜雪冰城案例时有所阐述。关键是企业、品牌的文风,要保持母体语词的文风,才能获得文化流量。
产品流量,就是产品本身应该自带流量,让顾客是奔着产品来的。举例来说,莆田餐厅的哆头蛏,就是我们培育的能带来顾客流量的产品。足力健老人鞋的门店里,也始终保持平价的流量产品来吸引顾客进店。在为味多美服务的时候,华与华将“24元一打”的老婆饼改为“2元一个”,并做成橱窗海报,这就带来了流量。
产品结构流量,就是产品和产品之间互为流量入口,每一个产品都能促进其他产品的销售。比如华与华的咨询服务、百万大奖赛、课程、书籍,就是一个流量结构,而且是一个复合流量结构,形成互动循环。
元媒体流量,在前述元媒体一节中已有说明。
渠道流量,是指渠道带来流量,企业要认识自己的渠道。比如我在《华与华方法》一书中所举的婚纱店例子,因为可以从网上购买流量,认为不需要街铺,所以为节省铺租,搬进背街写字楼里去。
我说过,所有的营销都是4P,4P就是营销的一切和一切的营销,无论什么新名词,我们都把它拆解到4P框架里去。4P理论没有“流量”这个词,只有渠道和推广,流量要么是推广得来的,要么是渠道得来的。在互联网上买关键词,买流量,是推广还是渠道?当然是渠道。因为没有任何推广,是人家给你的流量分发。所以,4P本质是渠道。
而街铺又同时具备渠道和推广功能,一间街铺的渠道就是这条街,买了这条街上的人流。而它的招牌、店面,就是媒体,就是广告。关掉街铺,就是自己给自己“流量去势”。
零售终端流量,终端是渠道的末端,终端的流量转换,是华与华方法“货架思维”的主战场,是购物者行销,以销售主题、多点陈列、集中陈列和陈列道具、宣传POP加大加快流量转换。这部分内容,在后文的持续改善部分会有具体陈述。
广告流量,关键是累积效应、雪球效应,靠长期的积累。长期积累,则事半功倍;狂轰滥炸,则可能崩盘。广告投资,是建立品牌,从而令流量成本持续走低。以华与华为例,通过从2008年至今持续10多年不间断、不挪窝的广告投放,累计投入不到1.5亿,但是积累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如果把1.5亿集中到一年内投放,即便是放到2008年,也是过眼烟云,什么也不会留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