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商战”,流量之下还是人性
从79的梗到国货商战,最近众多在流量世界里默默无闻的国货品牌,终于得以被更多人看到,受到一大波流量的辐射。
甚至,有的国货老品牌后知后觉,这才连夜注册账号,匆匆开启直播,好抓住这波流量的尾巴。
我不免在想,如果没有这一个人、一件事的发生,这些品牌在流量的机制下,在已被“养成”的主流消费观念下,是否能靠品牌自身的品质,打出今天的这场“商战”呢?
这场商战的激起,隐隐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国货品牌并不是第一次被网络流量提及。
在我能接收到的“大数据推送”中,感觉每一波把他们送上浪尖的流量,貌似都是被动发生的,就是总有那么一件别的事情发生才给他们带起一波关注。而后不久又会在流量中沉寂,但还是会在下一次的某事件中被带起一波强曝光。
例如,在营亏情况下还捐巨资,被网友带起一波“机器都要冒烟”的某运动国货品牌;被发现一直为特殊群体提供就业机会的某国货食品良心企业、被外国故意制裁排挤的某国产手机企业等等
通过每一次这样的流量浪尖,像我这种很少关注品牌的人,才能通过网络关注和知晓品牌背后的故事和努力。
每一次这样的流量浪尖,除了事件中最受关注的“主角”之外,往往其他的国货品牌都会被网友扒出来,告知大家咱们自己的品牌除了热度,品质一点都不输外国品牌,呼吁大家多多支持。
因此,很多“不知名”的老字号、良心国货才能享受到流量的曝光。可惜的是,即便每次都能得到一波网友大力的宣传,可事实上流量的宠儿依然不是他们。
是因为这些品牌把精力都放在提升品质上,而没有注重品牌营销吗?还是,没有去研究各平台的机制,在流量中“兴风作浪”呢?
或许在多年的广告经典语录中,某种消费观念已深植于很多人心中,主流主角一时半会儿还不能被取代。
他们虽然乘着网友们打抱不平的助力,浮出流量水面,却又只能在主流的消费观念中回归原位。
到底流量关注的是方式,还是品质呢?
我想,流量关注的是人性。
人喜欢“爽点”,打抱不平是爽点,道德制高点是爽点,不劳而获也是爽点。
流量的本质,就是抓住人的爽点!
有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而如今,酒香是真的怕巷子深,因为巷子都被大楼围堵了,看不见,也闻不到了。
现在,我们有科技、有大数据送上门来的资讯,不必走街串巷,甚至连手指都无须动一动,目光所及,都是资本想让我们看到的信息。
除非你有一颗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心,不然人完全可以在推送的信息中沉沦度日,看上去每天接收到很多,实则有没有营养很难说。
总觉得如今的流量跟海水有点像,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大浪在什么时候,但却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人为掀起一波浪潮。
就像小时候在出海口的河边玩水,原本水波不兴,只要出海的大船经过,就有一波接一波的浪拍打过来岸边,可好玩了。
原来,大自然早就教过我做人了,而我却傻傻地只知好玩。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