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心理学‖笔记(十一)情绪、压力与健康(4)
要想理解今天的知识点特别需要不停地用心回味。比如说“所有的情绪都取决于形成其表达方式的文化和语境。”就拿“愤怒”来说吧,形成的前提是文化和语境。当一个有修养的人和一个粗俗的人同时受到陌生人的鄙夷时,所表现出来的愤怒程度是不同的。还有对虫子的态度,由于不同的文化和环境,可能有些人会表现出厌恶,而有些人却表现出好奇,甚至是喜欢。
在有些文化中,悲伤会通过哭泣来表达;在另一些文化中,悲伤则通过隐忍来表达;还有一些文化会通过跳舞、喝酒和唱歌来表达悲伤。有时候,当你体会到一种情绪时,你几乎很少会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表达。你也许不得不掩饰自己的感受。你希望能感觉到自己所表述的。这就是表露规则,也受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影响,即调节个体在何时、何地以及如何表达(或压抑)情绪的社会和文化规则。
下面在说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大多数人在葬礼上会表现出悲伤,在婚礼上会表现出幸福和关爱,但是也可能会有少部分人就是感觉不到悲伤和幸福以及关爱,这个时候为了表达合体,就很可能佯装出一副悲伤或幸福的情绪。先别急着说这种假装是虚伪的,其实这真的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它还有一个名词释义——情绪加工,即通常因为角色需要而进行的情绪表达,但个体并未真正感受到该情绪。有时“情绪加工”是一种工作要求,乘务员、服务员和客服人员必须摆出一副高兴的表情来表达愉悦的心情,尽管他们当时的真正心情很差或是对那些粗鲁的顾客感到厌愤。
你是不是还听说过女人总会比男人感性,或是女人比男人爱情绪化。今天通过本节学习才知道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影响情绪表达的最重要的情境约束之一是参与者的状态,与性别无关。当愤怒的对象是地位更高或权力更大的人时,男性和女性一样都会去控制自己的脾气;很少有人会对教授、警察或他们的雇主动粗的。也就是说,我们往往是选择性发脾气的,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呢?好了,既然发脾气是可以选择的话,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不发脾气呢?因为往往我们最坏的情绪和脾气都是给了我们最亲近的人,那为什么我们不用爱去代替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