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修行者的功德与现实的争斗
01
唐东嘉波,1935年的一位修行大德,倡导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做好事。
在他看来,如果修行者没有实际行动为老百姓做事情,而是天天说唱一样讲理论,吃得肥油油的,这和那些躲在洞里的老鼠没有什么区别。
他号召修行者要在老百姓中去,切实为大家解决思想、生活中的困难,尽可能地做利众的实事,而不是一味地呆在深山老林、风景区、寺院里讲理论,等着人们去供养。
这一倡导动了一些人的利益,那些躺在群众头上作威作福者不愿意了,他们组织了一些人极力反对和排挤唐东嘉波和他的追随者。
但是唐东嘉波顶住了压力,身体力行,那个年代钢铁是非常稀有的,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在唐东嘉波奔走穿行下,修缮了百座大桥,其中五十多座铁桥,七十多座木桥,极大的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这就是兴建大利。
《了凡四训》里对随缘济众概括了十大类,其中之一就是兴建大利,也就是如果你有大的力量,就可以做大的利益事,比如修桥铺路,挖渠通山等,当然,为大家做好事一定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如果你发现大坝上有一个小洞渗水,及时用石头把它堵上,这也是不小的功劳和功德。
后来,我们的同胞中发生了内斗,泸定桥竟然成了写进历史教材的不可忘记的一篇。
这座桥本来是唐东嘉波为了老百姓方便修缮的一种方便之桥,后来这里却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泸定桥给老百姓带来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但是潜藏在桥背后的却有一场如此血腥的争斗,这是让当初修建者所思料不及的。
如果我们不去评判这场争斗的对与错,当我们把历史的镜头倒回去,在远去看着这场对抗时,那都是同胞的鲜活的生命,可能有一些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卖命。
他们本来都是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婴儿长大,却后来思想被装进了不同的观念,直至产生分岐,或者在被不同的利益驱动,最后以性命在这个铁索桥上对抗。
残酷、可悲、令人感叹。
但人类又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来取得和平、安定。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金钱本没有错,错误的是使用者;孩子本没有错,是家长等没有引导好;技术本没有错,只是用在了负面的地方产生了罪恶。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使然。
02
与人为善是当下不可放松的方向,如若不然,人类文明的成果又将给更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
就像当初老外造好了原子弹给岛国投下去,结束了第二次大斗,当时理论上讲,是存在如果引爆这颗弹,有可能不停地发生裂变反应,直至整个大气层被燃烧,当然,也没有动物可以生存下来了。
这不就是自毁吗?
这需要我们从小处做起。
看到别人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不要用自己的善的行为与之做比较,不能用自己的长处来为难别人,压制别人,即使你有了不起的才华也要收敛起来,不要招摇,看起来平凡、空虚的样子是最好的状态。
如果别人有好的做法,哪怕是微小的善行也要认真去学习,做为自己的榜样,放弃自己的一切主见,认真的去效仿。
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不能只为自己,只为自己的私利着想,最起码在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如果能顾及到周边,社会集体,这才是完美的行事风格。
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来不断地提升自己,以便未来的方向不走偏。
03
不竭的力量与智慧都是从文字中得来。
阅读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经过这么多年的写作与思考,我越发感受到一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的感受。
一天不读书,就没有新鲜的精神营养输入,头脑里都是一些自私的,贪婪的念头,只为了舒服,只为了享乐,说出的语言苍白无力,做出的事情重复随性,这对成长毫无益处。
读书从文字里汲取智慧重要,输出写文更重要。
韩愈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你劝人怎样如此可以,如果长久地影响世人还是要著作。
想想当下人们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这句话也就不难理解了,一本经典真的可以让人类更好地延续下来,我们的国学经典不都是我们精神不可获缺的营养吗?
即使出不了书,分享好的文章与观点,让大家读后有点收获,这本身就是无限的利众。
值此清早,共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