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孩子样不想昨天明天
我的朋友,一直很喜欢一句话:“明天有今天的梦,今天有昨天的回忆。”这句话从高中的课本上写下至今,记了很多年。后来在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中看到,顿时很亲切,就像看见一个故人,相见欢喜。
你最近很忙碌,经济发展的下行谁也没有想到,咖啡一杯一杯的喝,项目却没有越来越好。确实很难安宁平和,太多值得抱怨的问题,苛求谁仿佛都无益。
有人说,如果想获得内心的平和,就必须超越对万事万物的善恶评判。大自然没有幸福或不幸福的概念。从宇宙大爆炸到现在,自然发展遵循完备的数学定律和一系列因果关系。大自然的一切都浑然天成。幸福或不幸福只存在于我们的大脑。
人有欲望,所以给事物贴上了“完美”或“不完美”的标签。
可是,世界只是折射个人感受的一面镜子。现实是中性的,现实不做评判。一棵树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的概念。人生在世,从大千世界中获得各种各样的感官体验和刺激,耳得之而声,目遇之而成色。
至于如何思考、判断和对待你所感知的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选择权在你手上。
如果你相信幸福是一种选择,那么你可以着手做出这个选择。
情绪看似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其实并非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开始相信,个体是渺小的,如沧海之一粟,微不足道。这样的认知对我获得幸福感很有神益。假如你自认为是全宇宙最重要的人,让整个宇宙届从于你的意志一既然你是最重要的,那么宇宙怎么可以不符合你的心意呢?
如果宇宙不按照你的意志来运转,你就会觉得不对劲儿。但如把自己看成一个细菌或变形虫,毕生的努力都看成在水上写字、在沙滩上建城堡,你就不会对生活“本来该有”的模样抱有期待。接受了这一点,就无所谓幸不幸福。“幸福”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就是消除缺撼感之后的感受。
剔除了“幸福”和“不幸福”的状态,剩下的就是中性状态,但中性状态并不意味着平淡。
很多人认为中性状态是索然无味、缺乏激情。并非如此,中性状态是孩子才有的状态,这样的孩子不想昨天明天。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