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还有几多“愁”
在这样一个秋阳灿烂的午后,按理我应该感到幸福快乐开心,可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哀愁如影随形的伴着我。
一提到哀愁,大家想到的是多愁善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是消极,是颓废。于我来说,哀愁却不仅限于此。
仿佛我的身边到处都是哀愁的土壤,儿时贫寒的家境,父亲为着一家人的口粮四处奔波,而我们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长长的叹息和被病痛折磨而压抑的呻吟,深深的刻入我的脑海里。奶奶永远骂骂咧咧,摔家弄火的,因为不争气的儿媳没能生出一个带把的娃来。
我时常胆战心惊,怕突然有一天父亲找不着一大家人的口粮,怕奶奶哪一天又对病着的母亲指指点点,跳着脚的破口大骂。怕看到病着的母亲苦苦支撑的样子。
当成年后的某一个初夏正午,阳光璀璨的照耀在桑树上,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绿叶发华滋”。可我的心就被这一汪碧绿搅动了,怎不令人哀愁?那一年的春季,我多病多难的母亲也毫无征兆的离开了我们,她的照片还挂在墙上,静静的看着我们,微笑着,怎不人我哀愁?母亲春天在田间种植的蔬菜,眼看就要丰收了,却被夏天的一场洪水淹没了,怎不令人哀愁?
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故事,尘世的风沧海桑田,大自然的风云变化,它们如三股琴弦,交织在一起,演奏着“哀愁”的旋律!你看那些唐诗宋词元曲里,最最打动人心的,不也是哀愁的基调吗?杜甫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挫;易安的含蓄深沉凄冷惨淡;即使豪放如苏轼,旷达乐观中也有几许无奈!《史记》史家之绝唱,司马迁却遭受酷刑;《月光奏鸣曲》很美,贝多芬却失聪;《向日葵》生机勃勃,梵高却将左轮手枪对准了自己……太多太多的哀愁笼罩在我们的上空。但是正是这些哀愁,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作品,成就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人!
人的怜悯之心是携裹在哀愁中的。没有怜悯的艺术是走不长远的!哀愁是万里晴空的一缕白云,是晨起花瓣的一粒露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一点笑意。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是物欲的膨胀和叫嚣。人们被现代化的气息催赶着,马不停蹄的在钢筋混凝土之间奔波。时代瞬息万变,我们疲于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的眼睛在第一时间知晓全球信息,而我们的心灵却越来越空洞茫然焦灼。
我们无暇哀愁。快节奏的生活,充裕的物质挤压着我们可怜的精神空间。我们的心灵田园里貌似结了一个大大的瓜,可这瓜,却如在秋天飘荡的叶子,干枯,失水,最后飘然萎落。那种包含着哀愁气息的诗意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们就这样,主动或被动的扼杀掉了哀愁,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是。振臂高呼,我自由啦,我快乐啦!
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我们手捧快乐的鲜花,殊不知那是一朵塑料的没有生命之花!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