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课堂
今天去济南市的金谷小学听了两节课,一节课是语文《秋天的雨》,一节课是数学《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两节课的亮点是跟传统文化相融合。我以前也听过类似的跟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课,那时候觉得结合的很生硬,让人感觉就是在做加法,生硬地叠加上的。
首先石校长毕英春校长对传统文化进课堂进行解读,我觉得她解读的很到位。我们一般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古诗词,古文。可是他提出还有人文典故,基本常识(节气节日风俗),科技成就,艺术特色(书法 音乐 烹饪 刺绣 游艺),其他文化遗产(建筑 石窟 壁画 服饰),这就拓宽了传闻文化的内容。
接下来的是张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开始的活动板块,没有任何新意,我就感觉是我们的常规课。这堂课分了三个活动:活动一 精读片段,悟得方法。我欣赏这堂课毫不拖泥带水我是语文老师,当然我更欣赏语文课。在讲到“红色给了枫树”这句的时候,直接联想起刚刚学过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素以找到一个点,直接加进来,显得自然。
在落实语文要素上,也毫不含糊,在欣赏完秋天多彩的颜色之后,一个问题直接跑出来:学完这段我理解了“绚丽多彩”的意思?学生就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扩展表达方面,老师就出示了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跟学生介绍济南的秋天,然后又用照片展示了鹊华秋色图还原。让学生练习写话,当堂写,当堂展示。写一写济南的秋天(出示济南的风景图)。
很好,就把其他段落都一笔带过。我很欣赏这样的处理。
数学老师也是用现实问题导入新课,在学到知识之后,就又回到问题,画直线尺子不够长怎么办?直接引入了传统工具——墨斗。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真的觉得我们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这就要成为我们的底色。后面表达的部分让学生学着写诗,我觉得就没有必要了。
总之,虽然匆忙,但是能看到我们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越来越自然了。这应该是我们的特色,确切地说应该是我们的底色!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