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维15》有感

原文:《王维15》

作者:快乐人生老陈

关键时刻一首《凝碧池》,一个好朋友,一个好弟弟,救了我们的诗佛。历经“安史之乱”之变故,也是王维成为诗佛的真正原因。他的羞愧和负罪感,令诗人备受煎熬和折磨,个中滋味,令人痛心。换一个角度,站在诗史的角度,却又要庆幸,正是诗人的历劫,为我们的中华诗史造就了一个诗佛!

《酬张少府》……“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这两句,正因诗人晚年时摒弃了一切杂念,才写出了如此省净清澈,纯属白描的诗句。任松风解带,敞怀纳凉。皎洁纯净的山月下,抚琴自乐。此份闲适自在,一目了然,好不快意。诗中的“松风”、“山月”无不给人高洁、清雅的生命体验。此份意境,令人向往之,却是望尘莫及。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若要再问穷通进退之理,请听河浦深处那悠悠渔歌吧。此处诗人避而不答,未曾明言,惟让读者听渔歌自悟。此处玄机奥妙,惟心意会之……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味,读来实在是妙不可言。

突然想起一个典故,相传佛陀在菩提树下授课时,弟子们正襟危坐,渴望着佛陀的讲授。但佛陀却捡起了一朵落花,微笑不语,众弟子莫名不识其妙。惟一弟子顿时开悟,便热泪盈眶。所以真正的道、法,均需用心用生命去感觉,去体悟,会心会意。所谓“微妙法门,涅槃妙心”,这也是禅宗的起始。故,这末两句,不正是佛陀“拈花一笑”的禅机吗?

作者深得王维之禅理,总结诗佛之诗可谓精到:“如一眼清泉,一望到底”实在透彻简净。

《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这是写细雨初歇,空气清新湿润,但我还是不愿打开院门,来面对门外的喧嚣红尘。我宁愿深闭院门,独享门内的宁静与安闲。“深院”两字,足显院内之静、幽,若隐尘外。轻云敛细雨,是远方半山腰那一片薄薄的云絮,轻敛了刚才的濛濛细雨。我的手下意识地轻轻一握,冰冰凉凉的水便沿指缝渗出,直透肺腑。云水洗心,身心皎若琉璃,玉洁冰清,惟觉人远天涯近。

“坐观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刚下过雨的小院,清新滋润。随意找个地方坐下,放眼望去,满目苍苔色,雨后的青苔润泽鲜美,葳蕤蓬勃。在这天青色的寂静中,我听到了青苔们吮吸着水气的咝咝声,和它们气若游丝般均匀的呼吸。意念的触角,轻抚一幅最绵密柔软,绿茸茸的丝绒,不忍离去。我享受这份触感的温柔,极尽奢华。

眼前的“苍苔色”,鲜鲜嫩嫩,像极了生命初始时嫩绿的纯真。苔,静;苔色,却是活泼泼流淌的,灵动的,跳跃的。翠色幽浮,沁透每一寸肌肤,无声地漫入心房,青翠欲滴,心尖微颤,温婉的疼惜漫溢全身。这是来自自然的感动、震颤,真怕我脆若蝶翼的生命,无法承受其轻。此时,恰如读懂一幅水墨,或一阙诗词的欣喜和感动,淡淡几笔勾勒,留白处,心扉突然洞开,欣喜若狂,甚至热泪盈眶。这便是生命的顿悟,亦禅宗之妙。

“欲上人衣来”和另一首《山中》的“空翠湿人衣”有异曲同工之妙。青翠沁衣寒,我沉醉于那一抹的翠影跃然,这性灵的纤末,何时偎我心怀,染我衣襟,抖也抖不落?此处足见诗人对这绿意之怜爱,欣喜和感动。

《书事》是诗人把顷刻间的感受,一刹那的幻觉,油然而生的印象,蓦然而至的“顿悟”,以神笔记录成诗。一次亲自体验到的禅宗的“顿悟”。空灵之美,意会之。

苍苔色
苔花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112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