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个顿悟,我想了很久
分享以下5个思考,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启发。
1、忠实记录自己认真做一件事的全过程,可以给人激励感。
比如我减肥的整个过程,如果从心理历程到每天做了什么,吃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都原本记录下来,一年后发生了变化,这个对人的激励是非常大的。
所以,如果想要挑战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记录。
2、人的思想是会发生变化的。
刚开始读书写作时,接触到了很多新鲜观点,对别人一些陈旧迂腐的想法,总是忍不住反驳,总觉得那样不对。
而现在,别人怎么做,想什么,我可能都不怎么想过多参与了,因为我的精力主要在自己身上,别人的想法是无法被改变的。
与其费劲巴力参与别人的事情,不如留出时间做好自己。
3、采铜在《精进》中提到过:
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不管什么事,如果只是空想,则永远无法实现。
但是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难就难在,如何迈出第一步。
现在很多人经常做事情会拖延,不管什么,总是能拖就拖。
不是想着尽快完成,而是想着看看能拖到哪一个几点,就尽可能使劲往后拖。
拖延的根源,一方面是这件事难度太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总想着完美主义,不计划完美就不开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打开心智》中曾经提到,大脑的根本特点之一是节能。
这是自进化开始就存在的本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越是能耗高的事情,越是让人深入思考的事情,也就越抵触,以便可以更好节省能耗。
别看大脑容量不大,但是能耗却十分大,占了人体总能耗的20%。
在原始社会,能耗过高,意味着遇到危险时可以用来逃跑的能量储备就低,所以为了生存,任何高能耗的事,大脑都会严格去管控,本质就是为了更好生存。
这种本能,是刻在基因里的,也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知道了这个道理,其实我们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大脑总喜欢懒惰,总喜欢轻松愉快的东西,而非常讨厌思考。
因为思考能耗太高了,不符合大脑的进化本能。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让大脑感觉到这件事难度太大,不产生抵触心理和情绪。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把一件事进行充分分解,拆解到最够小的颗粒度,以至于每个步骤都可以非常轻松去完成,让大脑感觉不到难度和耗能,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坚持。
如果出现了拖延,如果不想行动,那就努力拆解这件事,不要蒙着头硬上。
只有把要做的这件事进行充分的分解,才能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到底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也才能知道接下来到底应该如何做。
4、如何阅读一本书,并且快速提出问题,并写出相关文章,最终用书中的内容改变自己呢?
首先建立问题为导向。
知道自己需要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拿到一本书后,通过序言、封面、目录和简介,搞清楚这本书到底是讲什么。
这里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内容写出来。
知道了这本书后,就会产生一些疑问和思考,这时候根据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去提出7-10个问题。
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贴近自己的实际需求,搞清楚自己实际是否有这个方面的痛点或者困惑。
列出问题后,针对每个问题去读书,去填充内容,快速浏览图书,找到这些问题的对应答案。
这些问题都找到后,开始写书评,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以及对自己有所感悟等角度去思考和判断。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去写,不要用书中的原文,多用自己的语言。
5、当我们的知识储备不足时,就要回头去补相应的知识内容,而不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拱,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这就好比让一个刚学会加减乘除的人去理解微积分,这肯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
唯一的方法就是稳扎稳打地推进自己的知识储备过程,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多,这样才能保证拥有足够多的思考节点。
有了思考节点,那么就可以更好做到拥有思维模型去解决和处理问题了。
通过多读书,多思考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真的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能力,只能依靠大量读书、思考和实践来获得,通过不断去印证一些道理,来获得一些基础认知,而不是凭空想象。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