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佛寺遗址探寻——托普鲁克墩

9月21日,上午看完热瓦克佛寺遗址后,下午就到了位于策勒县东南部的达玛沟佛寺遗址。

策勒县在和田地区东部,南依昆仑山脉,北望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策勒县东南部的达玛沟乡保存了塔里木盆地数量最多的佛教遗址,而达玛沟乡所处区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自上个世纪初开始,在达玛沟水系沿线陆续发现了众多著名的佛教遗址,如哈德里克(Hadlik)、克科吉格代(Kokjigedai)、巴勒瓦斯提(Balwasti)、老达玛沟(kona Damago)、乌尊塔提(Uzuntati)、喀拉沁(Karaqin)、丹丹乌里克(DandanOilik)等著名佛教遗址群,出土大量的珍贵佛教文物,大多被外国探险家盗掘,流散海外。

而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只是位于达玛沟遗址的三处比较大的佛寺遗址,名为托普鲁克墩1号、2号和3号遗址。

而托普鲁克墩遗址的发现与很多地区的遗址发现一样,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

2000年3月,当地牧羊人在策勒县达玛沟乡南部托普鲁克墩挖掘红柳根柴时发现了一尊佛教塑像,从此揭开了达玛沟南部区域佛教遗址考古发掘的序幕。

2002年至2010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当地陆续发掘出了1号遗址(佛塔)、2号遗址(佛殿)和3号遗址(僧院)。从遗址的结构和规模看,这原本是一座寺院的主体建筑,大约兴盛于7至9世纪,处于迄今为止该地区发现的佛教遗址最南端。同时出土的还有雕塑、壁画、木板画和擦擦等艺术珍品。其中壁画的数量尤其可观,虽多为残片,却显示出于阗佛教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对了解和研究8世纪前后于阗佛教艺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现的壁画和塑像都被移居和田博物馆保存了,去原址观看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但是这里在1号佛寺遗址(小佛寺)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博物馆,详细介绍和展出了这三个佛寺遗址的出土物,我们就重点观看了这座博物馆的展陈。

经过约3个小时充满浮尘的天气中的车程后,汽车缓缓驶入了一个干净的院落,方形的水泥砖铺就的地面干净又整洁,院子四个角落拜访了用胡杨木雕琢的形状各异的充满艺术气息的标识牌显示了这里就是博物馆所在地了。

馆长是一位维吾尔族中年男人,虽然瘦削,但目光锐利,对达玛沟地区的佛寺遗址了如指掌,对这些佛寺的发掘过程,艺术价值也是烂熟于心。

我们围在馆长周围如饥似渴地听着他的讲解,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由于他的汉语有少许的口音,而很多陌生的名词让我们一时间无法理解。在听完一圈讲解后,又有同行者不断向馆长求问。

古代于阗佛教香火繁盛,其对中原乃至整个东亚佛教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达玛沟区域位于巍峨的昆仑山脉和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属典型的大陆性极端干旱气候,有利于建筑墙体、壁画、纤维织物、木质器皿、谷物、毛皮等的长期保存。

达玛沟区域出土的诸多文物中有相当数量的和田文、佉卢文和汉文文书。研究表明,除汉文外其余语言文字都是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古代语言

“达玛沟”这一名称,与和田地区其他一些地名,诸如“固拉哈玛、克里雅、古玛、阿羌”等都是当地古代语言的遗存。

根据语言学的材料和研究结果,和田地区的早期居民主要是操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语言的塞种人,来自东方的中原人以及一些其他部族人群。这一时期的钱币,比如汉佉二体钱,正面铸汉文,背面铸佉卢文书写的印度俗语,便是证明。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239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