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djc | 夜读拾零:袁枚
第一次接触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文学作品,是一九六五年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中读到的(《仿元遗山论诗》):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我对作者在这首论诗之作中竟然对当时“一代正宗”的文坛领袖方苞(望溪)和诗坛巨擘王士祯(阮亭)的作品加以嘲弄和调侃,并称他们缺乏“才力”,感到甚为惊讶,几乎跌破了眼镜!自此便对袁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之后,又读了袁枚的一些咏史绝句,觉得他的诗作大都能跳出前人的窠臼,别开生面,对事件往往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作者告诉人们,不必过多的为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而浩叹了,你们看看石壕村里老夫妻的惨别吧,他们的泪水是不是更应该引起大家的同情呢?
又如《谒岳王墓》: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作者认为,西湖的名声之大并不完全在于它的自然风光之美,而主要在于它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正是由于象岳飞和于谦这样俩位历史人物遗迹的存在,才使得西湖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与份量与众截然不同。
袁枚曾经来过古城徐州,在饱览众多名胜古迹之余,写下了不少有名的诗篇。例如七律《黄河》:
“崑仑山顶星如火,飞落青天路莫探。九派浊流横海内,一条衣带界江南。清虽有日人难待,塞竟无时浪正酣。手拔长茭乘月去,满堤官柳碧毶毶。”
诗中描述了黄河发源地的神秘飘渺以及它汇聚支流奔腾东去直至下游一条大河划分南北的壮观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清除黄河淤塞恢复漕运通畅的热切期盼。这首诗的颔联“九派浊流横海内,一条衣带界江南”,气魄博大雄浑,文辞对仗工稳,堪称是诗咏黄河的绝唱。
袁枚在诗歌创作理论上标榜的“性灵”说在清中叶的诗坛上是独树一帜的。所谓"性灵",就是指诗人的性情、个性和诗才。诗生于性情,性情是诗的本源和灵魂,而这种性情必须要表现出诗人的独特个性,否则也就没有了真性情。但是仅有个性、性情是不够的,还应具备表现这一切的诗才,即要把艺术构思中的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表现诗人独特风格的作品。
综观袁枚的诗歌创作实践,总起来应该说还是基本上体现了他自己的这一主张的,当然也有人评论说他的作品失之于“浮滑”。
袁枚还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他的《随园食单》至今还是有关饮食烹饪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所谓“食单”,並非是我们现在在饭店里常见到的供食客点菜用的菜单,而是一个包括有饮食文化常识(须知单、戒单)、菜谱(海鲜单、冮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饭点(点心单、饭粥单)、酒水(茶酒单)等四大部分十四个项目三百多种菜点,以及焖、煎、炒、焗、蒸、炸、炖、煮、腌、酱、卤、醉等烹饪技艺的饮食百科全书。
尽管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历史上常常有些人拿孟子的“君子远庖厨”这句话来进行曲解,从而使得文人们一直不敢涉足有关烹饪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写作。在这方面,袁枚的突破的确体现了他所主张的具有独特个性的真“性灵”。
(2023年中秋节前一日写)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