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免俗的佛系诗人王维
01喜欢较劲
我们年龄相同,为什么你混得比我强?
同样是诗人,同样是在唐代,李白的诗名比王维盛,王维肯定心里也多少有些不是滋味。说到思念,李白的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谓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不过,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也是朗朗上口,无人不知。可见二者难分伯仲。为什么有时李白总是看起来风光无限,而自己却总是僻静的角落?
以至于那时唐玄宗在位时,朝廷专门为诗人贺知章举办的饯别活动,王维都没有资格参加。天宝三年,85岁高龄的贺知章告老还乡,身在帝都的高官都参加了这场活动,可谓大伽云集。可是王维却缺席了,因为当时官阶太低。不得不说,这是个遗憾。
也许从那时起,李白与王维注定没有交集。
较劲的人,总会心有不甘。较劲的人,千方百计选择疏离。避免狭路相逢的尴尬,防止针锋相对的焦灼。
02先攒钱再隐居
说到隐居,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王维一直向往田园生活,在结束五年贬谪生活后,在淇上当了个小官,在26岁已萌生归隐之心。经过一番权衡,他认定陶渊明的活法不可行。因为自己家里的条件并不好,作为家中的长子,童年之时,父亲过世,留下几个弟妹,都需要他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不能置全家的生计于不顾,一个人去逍遥隐居。
现实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勉为其难,在官场小心翼翼地活着。因为在他看来,隐居是要花钱的,为了隐居得起,他不得不为官。
先攒钱,再隐居。先赚钱,再安闲。
王维的生活轨迹和我们常人何其相似!不喜欢却不能离开,明明身心俱疲也要用力坚持,明明心力交瘁也要拼命挣扎。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人是容易的。
03先成名后佛系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想当年,王维也是风光无限,前程一片大好。17岁时就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样的名诗。在岐王李范的推荐下,21岁便中了进士。此时王维意气风发,志得意满。不过现实的巨浪差点把他吞噬。
有一次,王维在别人的唆使下,让属下的伶人舞黄狮子。黄狮子当时是一种“御舞”,非天子不能舞。由于此次僭越之嫌,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也就是管理仓库的工作。这也使王维被唐玄宗列入了黑名单。
此后的20多间,王维基本长期郁郁不得志,对官场心灰意冷,纯粹为了俸禄和家族责任在官场待着。身在朝廷,心在田园,半官半隐,亦官亦隐。
生活有诗有远方,但也有不得已的苟且。
紧接着,安史之乱期间,王维被乱军俘虏,不得已出任安禄山授予的伪职。新帝登基,对投降安禄山并接受伪职的官员,进行逐一处理。王维本应处死,却意外豁免,而且还升了官。
原来,王维在出任伪职期间,写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李唐的拳拳之忠。
关键时刻,正是这首诗和弟弟王缙请求削官免职的举动,让王维命运得以改写。
61岁,王维逝世。到了唐代宗时,弟弟王缙应代宗要求,进呈了哥哥的文集。代宗做了批示,肯定王维是“天下文宗”,诗名冠代,名高希代。
纵观王维的一生,为了家人,小心翼翼地扮演着他的社会角色。无可匹敌的才华,但囿于自己的世界里。温和从容的日子,他很渴望,但不敢全情投入。左边官场,右边田园,无法决绝脱离社会,无法在社会中圆融通达。有时,我们不也像王维一样,活得矛盾而摇摆吗?
愿你我,在被凡尘俗世过滤后,灵魂舒展释放,精神自由宁静。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