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从贾宝玉说赤子之心无知无识看人如何产生知与识
在一一八回,贾宝玉提出了“赤子之心无知无识无贪无忌”的观点。
宝玉也没听完,把那书本搁在旁边,微微的笑道:“据你说人品根柢,又是什么古圣贤,你可知古圣贤说过‘不失其赤子之心’。那赤子有什么好处,不过是无知无识无贪无忌。……”(《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贾宝玉所说的“不失其赤子之心”出自《孟子·离篓下》,原文为“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思是说真正有德行的君子,就应该使自己的心长期保持如婴儿般的状态。
为什么说赤子之心无知无识呢?在《为什么曹雪芹认为无知无识为万物的天性》中,我们论证了阴阳二气处在无知无识的过程中就会按着天地各事物的运行规律聚而生物,这是阴阳二气的本性。
气聚而成形的过程中必然处在无正邪意识的无知无识之中,如果有知有识,正不容邪,正气就会因为感发到邪气意识而与其搏斗,邪复妒正,邪气就会对正气聚而成形的过程产生破坏性。所以正邪二气有知有识时绝不可能聚而成形。正邪二气要聚而成形就必须达到气的本初状态,即无知无识的状态。
此状态要么是阴阳二气本就一直处于无正邪意识的无知无识状态,要么如同作者在正邪两赋论中提到在没有聚而成形时,邪气产生的意识被正气识别,二者相遇后搏击掀发,最后邪气嫉妒正气的意识消失,正气正不容邪的意识也在邪气的意识消失后消失,二者都表现得无知无识,这时才能赋而生人。
无知无识的阴阳二气赋而生人又是怎样的过程呢?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了赋而生人之气在赋而生人之前就已经具有了人的形态,那么具有人形态的气又如何赋而生人呢?
在赋而生人之气受到阴阳二气相感形成人形后,在赋而生人的过程中,在受到已经赋而生人之气的感发后一分二,一部分进入到男性体内并在无知无识中感发已经聚而成形之物形成精子,另一部分进入到女性体内并在无知无识中感发已经聚而成形之物形成卵子。然后经过第一零九回作者写贾宝玉与薛宝钗二人“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赋而生人之气又组合成了之前的人形。
所以气赋而成最开始的精子与卵子必是由无知无识的正邪二气聚而形成。当精子与卵子结合,赋而生人之气也就聚合完成,此气贯穿人一生之始终,再也不会变化。赋而生人之气如同控制手机能正常运转的电一样控制着躯体,不同之处在于赋而生人之气既能聚由其他气已经聚而成形之物形成人的躯体,又能控制人的正常运转。这部分气控制着整个人体,其枢纽应该是赋而生心脏之气。
当受精卵形成后,聚而生人之气如天地之运转一样无知无识地聚合其他已经聚而成形之气有序地排列组合,慢慢地在母体发育成胎儿。母体为胎儿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使赋而成胎儿之气不受到外界气的干扰,赋而生人之气不会被感发,也就不可能产生知与识,只按着其正确的轨道运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出生的那一刻。刚出生的婴儿叫赤子,所以说赤子之心无知无识,无贪无忌。
赋而生人之气赋而生人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发育完成的时候。在长躯体时,我们对其过程一无所知,这其实就是气无知无识运转的状态。
那么聚而生人之气又是如何产生知与识的呢?人在出生后,母体的防线没有了。由于失去了母体的保护作用,聚而成婴儿的阴阳二气所具有的正邪特性就能感发到外界的气,这就相当于将赋而生人的阴阳二气的正邪特性激活,这时就会使赋而生人的正邪二气在微观层面上产生了知与识。
那么人的躯体又是如何感知到微观层面的气所产生的知与识的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分析贾宝玉这类人极聪明灵俊与残忍邪僻的原因。
在贾雨村提出《正邪两赋论》时,提到赋正邪二气而生的贾宝玉“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贾宝玉所处的时代是:“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漾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
天下战乱时,天地间到处都充满了邪气,经过了正气的不懈努力战胜了邪气,将邪气慢慢地驱散,经过百年的治世时代。此时的大多数邪气被正气驱散到了远离正气的地方,虽然人本身与人周围存在着着赋而生人的邪气,但此时的邪气被正气极限压制,只能表现出无知无识的状态。
贾宝玉所处的时代是正气全面战胜邪气时,二者在一轮战事结束后都已经偃旗息鼓。这时也是邪气被压制得最凶狠的时候,正所谓触底反弹,此时也是邪气反弹得最强劲的时候,无数被正气压制的邪气蠢蠢欲动,等待时机反扑。当邪气受到感发后,其邪意也是最重的时候。但是当其刚表现出邪意时,就被人多势众的正气识别而打得落花流水,邪气只得将其邪意退去,表现得无知无识,正气也鸣金收兵,同样无知无识。二者无知无识中赋而生人。贾宝玉这一类人就是经过这样历程的气所赋而生。
当这类气赋而生人时,邪气的意识只是暂时被正气所压制,并不会消亡。在形成胎儿出生之后,其邪气的意识很容易被再次唤醒,两者会继续在人身上进行缠斗,而人的知与识又是由微观的正邪二气意识作用在宏观层面的显现,因为邪气产生的意识是最强的时候,正气的意识也被激发到最大,所以这些人的聪俊灵秀则在万万人之上。同时邪气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所以人在宏观层面就会表现得极聪俊灵秀与极乖僻邪谬。这就是赋而生贾宝玉这类人极聪明灵俊与残忍邪僻的原因。
虽然在微观层面上,正邪二气都是最强的,但是宏观的人受着正邪二气同时控制,其在聪俊灵秀之气的作用下不会让其成为大凶大恶,在残忍邪僻之气的作用下又不会使其成为仁人君子。
我们再来看赋而人之正气的聪明灵俊与邪气的残忍邪僻的特性,又如何再由其他气所聚而成的躯体感观上表现出来呢?
按照赋而生人的正邪二气的微观特性形成了人的各个器官,人的各个器官与正邪二气组成了统一的整体。那么人的知与识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控着人整个躯体的正邪二气在微观层面感发而产生的知与识,此部分决定人的意识。
另一部分则是按着赋而生人之气的微观特性形成人的各个能感知宏观事物的器官,由眼、耳、口、鼻、舌、身等器官组成,这些器官所获得的知识由大脑控制,这部分知与识是我们从宏观所见、所听、所尝、所闻、所触等感知得到的,但是又受赋而生人之气的控制。
所以当赋而生人之气是如贾宝玉这类气赋而生人时,其邪意表现得最强,那么正气也以同等的意识去压制邪气,由其他气构成的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在意识最强的正邪二气的感发下也就表现出极聪明与极邪僻的特性。这里的聪明是指其能极迅捷感知到外界事物的变化并从外界获得知识。
当人感知到外界的事物之后,又通过大脑来做出反应,这时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心、肝、脾、胃、肺等器官,又反过来作用于赋而生人之气。于是人就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所以赋而生人的气与由赋而生人之气统合而形成的躯体之气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影响。最后形成了人的这个有机整体的知识与意识。所以人不是因为我思故我在,而是因为我在故我思。
曹雪芹通过张大夫对秦可卿病症分析时,为我们写出正邪二气的微观斗争如何使聚而成形的人在宏观产生知与识。
那先生笑道:“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要在初次行经的日期就用药治起来,不但断无今日之患,而且此时已全愈了。如今既是把病耽误到这个地位,也是应有此灾。依我看来,这病尚有三分治得。吃了我的药看,若是夜里睡的着觉,那时又添了二分拿手了。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大奶奶从前的行经的日子问一问,断不是常缩,必是常长的。是不是?”(《红楼梦·第十回》)
这段话看似是对医理的解释,其实是曹雪芹对自己哲学思想的补充,此方当然不只是治秦可卿的病那么简单,最主要的是治天下认识论的问题。
在张大夫看来,秦可卿的病根在于其心性高强聪明太过,秦可卿同贾宝玉一样是赋正邪二气而生的人,所以其正气的聪俊灵秀在万万人之上。
然而世事总有不如意处,聪明太过的秦可卿又因太明白事理了,但是世事又不如她所看到的一般发展,于是就会思虑太过,反过来伤脾,又使肝木太旺,造成经血不按时而至。
秦可卿太聪明造成其病,在尤氏与磺大奶奶的谈话中也有提到。
“……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红楼梦·第十回》)
这个秉性上头,其实就是说秦可卿天生所秉之气太过聪明,而造成她心细心又重。不管听到什么话都要度量个三五日来,说明极其敏感。这是从宏观角度来看秦可卿的病症。
在张大夫所说上面一段话之前,作者通过张大夫从微观角度写出了秦可卿的病症。
贾蓉于是同先生到外间房里床上坐下,一个婆子端了茶来。贾蓉道:“先生请茶。”于是陪先生吃了茶,遂问道:“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先生道:“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这脉息,应当有这些症候才对。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求老爷明白指示指示。”(《红楼梦·第十回》)
秦可卿思虑太过伤了其脾、肝、心脏等器官,这些器官又反过来作用于心气,造成心中的正气虚弱,邪气嫉妒意识萌生而对心气发起进攻,于是心气生邪火,这时就造成了心气的运行不畅,就会使人产生忧虑的心态。反过来又作用于心脏器官,造成血液运行不畅。
这种病症最严重时是在秦可卿死时作者写贾宝玉因痛失秦可卿而急火攻心吐出血来。
闲言少叙,却说宝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孤凄,也不和人顽耍,每到晚间便索然睡了。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袭人等慌慌忙忙上来搊扶,问是怎么样,又要回贾母来请大夫。宝玉笑道:“不用忙,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红楼梦·第十三回》)
这一段看似是作者的胡言乱语,却是作者对气运用的深层次解析,我们借助脂批来看,贾宝玉在这里何以如此。甲戌本侧批对贾宝玉吐出血来解释道:
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
因为贾宝玉看出了整个贾家中能继家务者只有秦可卿,当听到秦可卿去世后,贾家无人可以继家,贾宝玉顿时不忍之心感发,心生忧虑,使心气虚弱,邪气乘势进攻造成心气运行不畅,反过来作用于心脏等器官使血液运行不畅,于是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吐出一口血来。
贾宝玉也知道这只是一时的邪火攻心,造成了其血不归经,因为在贾宝玉调整过来后,邪意被唤醒的邪气又被正气所压制而变得无知无识,所以贾宝玉说这不要紧。
秦可卿的病与贾宝玉此时的情状相差并不大。当心气虚而生邪火后,正气不能压制邪气的意识,当正邪二气进行极其剧烈的斗争时,就会造成夜不能寐。人不能休息,就难以处在无知无识的状态。心气也就处在时刻运转中。所以造成经期不调。
笔者猜测作者在这里说经期不调及最后说喜脉是想表达其整个躯体的运行没有达到无知无识的状态,所以就不能聚而成卵子,因为赋而生人之气要感而生卵子,必须处在无知无识之中。
心气总有疲劳的时候,当心气疲劳时,造成心气虚。心气虚使邪气旺,造成肝家气运行不畅。肝气运行不畅作用于宏观的肝并影响其功能,肝是造血的器官,所以就会出现造血不足,当人血不足之时,血流不畅,这时就会造成肋下疼胀,同时造成月经过期。
心气虚同时引起肺经气不足,于是作用于肺,人就会头晕而目眩,在寅卯时必定会出汗,人如同坐船一般晕乎乎的。当肝发生病变后,脾就会被肝所克制,于是就会不思饮食,而造成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这是从微观层面来解释心气的运行对宏观器官的影响。宏观层面最终作用于脾,造成不思饮食,又回到“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的问题。不思饮食所造成的后果在薛宝钗与林黛玉互诉金兰情的时候有提。
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因为不思饮食,
所以造成不能添养精神气血,血不能生造成器官功能受阻,又反过来使赋而生人之气运行不畅,如此循环往复。所以人要先益气补神,平肝健胃。
正所谓脾胃不分家,薛宝钗所说的胃与张大夫说的脾所指代的是同一个意思。当肝火平后,不能克土,脾胃无病,人气血能养,就能使赋而生人之气运行顺畅,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由此来看赋而生人之气与按着赋而生人之气所组合起来的人的躯体各器官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合为一体。
所以蒙府本侧批对张大夫说“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批道:
恐不合其方,又加一番议论,一方合为药,一为夭亡症,无一字一句不前后照应者。
因为我们在引用段落的时候,将张大夫从宏观总结性的这段话放在了前面,从微观层面解释的话放在了后面。作者的行文安排是先写微观后写宏观。此批的前后照应就是微观与宏观层面的相互照应,微观是夭亡症的原因,而宏观是如何诊治其病。两相结合,为我们道清了阴阳二气赋而生人后的认识论的核心问题。赋而生人之气与按赋而生人之气所形成的躯体的统合,就是我们人的知识与意识的统合过程。
人的知识是由眼、耳、鼻、舌、身等从宏观处所获得,最终作用于大脑,人的意识是由正邪二气从微观感发而获得,最终作用于五脏等器官。大脑与五脏相互作用,又反过来作用于赋而生人之气,赋而生人之气运行不畅,又反过来作用五脏等器官。最终形成了人的知识与意识相互作用。当两者没有完美的统合时,人就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
注:本文由张延安(幽之鸣)原创,欢迎转载并保留版权。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