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有幸做值班班长(2023.9.28.第44篇)

    昨天,心时代父母龙门学堂第5期“《纪琼谈家》读书交流会”圆满结束!我很荣幸,第一次作为值班班长带领大家共同学习,我呢,着重从两方面的内容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一、分享王院长的《纪琼谈家》中的一篇“基础差的孩子怎样快速提升成绩”

      王院长的《纪琼谈家》中的一篇“基础差的孩子怎样快速提升成绩”,我提前通读了该篇文章,理清了王院长的脉络,他是通过与佳成妈妈的对话,知道了佳成的学习成绩(佳成在班里属于中下等水平)和家庭环境(佳成妈妈常年在深圳、佳成爸爸退休在家,爸爸对孩子的学习是放任自流的),并针对佳成家的情况,王院长开出了“处方”——指出了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学习、生活、关系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引领,其实对大多数家庭和孩子均有指导意义!

      1、在学习上提高自己

      在我看来,王院长帮助家长指导佳成做好“两个区分和一个寻求帮助”。第一个区分是,让孩子弄明白,自己到底会什么,不会什么;第二个区分是,知道文科和理科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理科依靠的是思维能力,没人点拨,死活都想不明白,要勤学多问。文科,有两种学习方法:一个是直接把答案写卷子上,熟读卷子;一个是“三部曲”,做题、还原到课本上、熟读课本。寻求帮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王院长在很多场合强调“培养寻求帮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学会借力,通过第三方力量来解决问题,除了踏实,还得用巧劲儿。

      2、在生活上关心爸爸

        告诉佳成,生活上关心爸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儿子关心父亲,天经地义,血缘关系决定;第二个是,爸爸和儿子的相互关心,让彼此的心都柔软下来,爸爸的身体健康了,爸爸就能更好地照顾佳成。这是一个相互支撑的过程,而不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单方面的付出,将是一个双输的结局;相互的付出,应该是双赢的结果!

      3、在关系上重视老师

      重视和老师的关系,要把握两点:第一是,对于任性、固执、态度不好的老师,做到“四不一说明”,不冲撞,不争辩,不对抗,不生气;即便老师吵得不对要接受,私下里再和老师说明情况。第二是,让老师知道孩子很努力,教会孩子灵巧一点,会做“面子活”,真实地呈现孩子的努力,老师毕竟是权威期待,老师的认可对孩子来说就是能够注入力量的!

        二、分享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中的两位“陈寅恪”和“赵元任”的事迹及书籍《张伯驹与故宫国宝》

        我昨天分享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中的两位“陈寅恪”和“赵元任”的事迹及书籍《张伯驹与故宫国宝》与我们昨天讲解的内容非常不搭,无任何的关联,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

      1.我常听一位名人说过这句话“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那一个人的生活里,除了油盐酱醋这些必需品,应该还有一些兴趣爱好,应该对生活充满好奇,这样的人才能活得不呆板、有意思,活出大美来。我们常说孩子沉溺于手机游戏,王院长归结其中的一条就是“家庭生活太单一”。试想,如果家长能够谈古论今、生活多姿多彩,也许对孩子就是一种启发,一种诱惑。

      2.我很热爱我们大美的河南,也想让别人也了解并热爱!在8月11日——8月15日的导师班里,外省的学员提到她的朋友提醒她“河南不安全”,怕她上当。当时,我有种隐隐作痛的感觉,我们都知道河南的名声因个别人的恶略做派而受损,但河南还是有很多好人的,比如,像常香玉、王纪琼院长等等,当然了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好人好事!张伯驹就是其中的一位!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就是说你到故宫里去看,你得先了解张伯驹,为什么呢?张伯驹先生一个人的捐赠,就撑起了故宫顶级书画的“半壁江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们简单先了解一下,这位张伯驹先生都捐了些什么:

      故宫的镇馆之宝《游春图》,这幅画在世界上可以和梵高的《鸢尾花》、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相媲美,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传世之作,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卷轴山水画。

      大诗人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叫《上阳台帖》,这是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清末流出宫外,在民国时代被张伯驹购得,现在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如果没有这幅书法作品,我们就根本不知道,李白的字到底写得怎么样。

      还有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唯一存世的真迹《平复帖》,这是国宝里的国宝,因为这个《平复帖》的收藏,还引发了一桩绑架案。

      那还有宋徽宗唯一传世的山水画作《雪江归棹图》。

      还有北宋黄庭坚《诸上座帖卷》,这是黄庭坚晚年之作,书法兼具二体,极为罕见,是非常宝贵的作品。清末流出宫外,张伯驹先生把它购买回来,然后捐献给了国家。

      还有明朝唐伯虎的《王蜀宫妓图》,这是唐伯虎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那在1956年,张伯驹和他的夫人潘素,把它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这里都不能一一列举了,大概统计一下,张伯驹先生一件件、一幅幅捐给国家的书画藏品,前前后后多达118件。张伯驹先生,是把自己所有的收藏陆续捐献给了国家,分文不取。他留下了一句话:“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就这些东西,它也不是我的,它如果能够永远的在我们这个土地上保存下来,世世代代地流传下来,就是给我们保留下了一些珍贵的信物。

      那么听到这儿,你就好奇了吧,张伯驹到底是谁?在收藏这么多的国宝级书画作品过程中,他都经历了什么?

    1898年的2月12日,张伯驹出生在河南项城。

      在收藏中,也流传了一段佳话:溥儒为母尽孝,忍痛出让《平复帖》;张伯驹为国护宝,锲而不舍三求《平复帖》!                    那接下来,张伯驹再一次很幸运地将中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收藏到手,但为此他也被迫卖掉了自己最喜欢的丛碧山房。1946年,张伯驹突然得到一个消息,就是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惊现长春,张伯驹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故宫,希望故宫能够出面收购,但非常可惜,当时的民国政府财政困难,根本没有财力来收购《游春图》。张伯驹就特别焦虑,担心《游春图》流落到海外,然后就跟夫人潘素商定,就算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件国宝买下来留在中国。

      说到这里,还要讲一个非常惊心的故事,也是很能够展现张伯驹的气节和决心的,那就是一桩绑架案。

      1941年,张伯驹在上海被绑架了八个月,那对方要求赎金两百根金条,这放在当时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张伯驹此时家中已经没有那么有钱了。拿不出这笔钱怎么办呢?那绑匪就说你有画,你拿字画来也行,但是张伯驹绝不同意用家中收藏的字画来赎身,最后绑匪就不放人,那怎么办呢?通过各方好友和夫人潘素的协调,对方松口,据说是用二十根金条答应放人。但实际上,付出的代价肯定比这个多,这个钱也是潘素变卖了房产、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首饰和嫁妆,然后把张伯驹赎了出来。

      在这八个多月的时间里,张伯驹备受摧残,非常消瘦,可是他和夫人潘素都坚定地认为,我们还是要保住我们的字画。所以你就可以看到,张伯驹这个人的性格和他的气节。

        当然了,说到这里,还不足以将张伯驹完美呈现,我也算是抛砖引玉了,对于有兴趣的伙伴儿,可阅读《张伯驹与故宫国宝》!很期待我们河南人先了解我们自己,然后引导外省的人都喜欢河南!

      现在对昨天做个简单的概括,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这里不再赘述;更大的失误是自己有种独说独念的感觉,没能与身边的伙伴进行有效的互动;再者,不能用身边的案例进行例证,有种“空对空”的感觉!当然,我告诉我自己,我已经在路上,就不怕路远!

      最后,我想说,做父母需要爱与智慧,也需要与人同行,期待更多的家长走进“《纪琼谈家》读书交流会”,一起成长为养育路上的智者!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290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