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喜高调?
最近,在杭州亚运会100米栏的赛场上,我们看到了三叉戟聚首,即:四川的吴艳妮、福建的林雨薇和湖南的夏思凝。这三个实力超群又青春洋溢的女孩子,自然会引来许多的评论和争议。很多时候,大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于吴艳妮一个“显眼包”有很多的不认同,其实就连我自己都会觉得一个运动员能不能低调点,别太张扬,默默用成绩说话。可是,直到这个孩子说:我是来上战场的,干嘛要低调!
中国人天性内敛,性格谦逊,不善张扬,奔放不羁是我们文化中所稀缺的一种品性。在中国文化中,儒家长期占据社会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应的是,儒家的人格理想与行为方式也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儒家的人格理想是圣人,不过圣人基本上做不到,就退而求其次主张做君子。儒家对君子的要求很多,但君子的行为方式却只有一条,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培养出的君子应该是这样的:性格上温柔敦厚;行为上循规蹈矩;言行必符合儒家仁义礼智信的规范,不敢越雷池半步。儒生们不张狂、不偏激,如同河滩上的鹅卵石无棱无角、光滑顺畅。在这种“中庸人格”规训之下,不可放纵自我,不可标新立异,否则就是异端,而中国文化对异端从来都是口诛笔伐一棍子打死的。因此,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人性发展之中,缺乏千姿百态的活泼生机,少见灵魂自由、狂放不羁的狂人与奇士。这或许也就是我们多数时候,不太喜欢高调张扬的人和事,觉得是显摆是骄傲,不踏实不沉稳。可是充分自信,建立在踏实厚重的业务基础之上,也未必不是激励自己更好更强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让我们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多元化的世界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