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能否实战? 史上最详尽技术分析

太极究竟能否实战? 是一个圈内圈外争议未定的问题,也是一个困扰太极爱好者至今的问题。笔者本不欲作口舌之争,奈何众说纷纭,难有公论,每每有人质疑,或妄自尊大,固步自封,或妄自菲薄,一概否定,由于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难以“能”或“不能”简单概括。故试撰此文,以求明拳理:

  首先,如何定义太极?什么又是实战

    “太极”一词源于《易经》,太极,阴阳也,根据中国传统哲学,万事都含太极元素,万物都呈现太极的状态。 

具体到武术中的太极,笔者以为可分三层: 一是 太极劲法:如松沉劲,整体劲,爆发劲,丹田劲,寸劲,缠丝劲等等 二是 太极兵器-剑/Da*/Qian*/(简称D/Q)大杆等  三是 太极拳法: 又可以分为 太极散手,太极推手,太极单招,太极套路,太极基本功等 如图1

第一个层次:太极劲能否实战

  如果说太极是一种自我锻炼后的发劲方法,它也可以看作是搏击中通用的一种规律,如松沉劲,整体劲,爆发劲,丹田劲,寸劲,缠丝劲等。

  笔者曾在多国学习海外流派的搏击术,在泰国习练泰拳时,发现泰拳手扫踢时会发出“阿-斯”的声音,这时明显感受到中下丹田有气感和发力的增强,也就类似太极拳所说的丹田劲。再比如拳击擂台或与人搏斗,无经验者易气息上涌,情绪激动,出拳常见耸肩,但凡练过太极都知道要心静身松,沉肩坠肘,这也正是职业拳击手具备的基本功,实战中的冷静不紧张,即使没有太极的那种整劲也能打出更具威慑的动作。 

        笔者在泰国跟随“泰拳王子”播求学习泰拳                       

  上善若水,此种劲法,用之于拳击则拳击更勇猛,用之于摔跤则摔跤更省力,用之于D剑,则D剑更有威力。既然是客观规律,所有武术练到高层都会出现类似太极劲的劲法状态,只因太极自古是“文人拳”,文化人将这些拳理用文字总结的更为详尽,透彻,在习练中显现的更为突出。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太极劲”是能实战的。

第二个层次: 太极兵器能否实战

冷兵器时代,“Q”为兵中之王;“剑”,为兵中之君,“拳”则为技艺之末,任何一门统武术都有兵器实战,如形意主Q,太极主剑,八卦,咏春是D。在战场,旧社会的搏斗大多是生死搏杀,徒手是最没效果的不得以而为之法。就像搏击高手特种兵项少龙穿越回秦朝还要学剑法一样,一旦有了兵器,就高出了拳脚一个维度。一寸长,一寸强,试想下发源于英国的拳击 与2米长的中国红缨Q怎么对战。

  第一个层面的太极劲与第二个层面的太极兵器又是可以结合的。传武的腰裆发力,中低站架,套路劲法... 在现代擂台格斗中是否感觉不甚好用? 是因拳法套路本为兵器所设,或从兵器演变,当你双手端上太极大木仓,或手持太极长剑,日常套路练习中晦涩难懂的 “白鹤亮翅”“倒卷肱”“野马分鬃”.....的实战用法似乎一下明朗开来。而就算给了拳击手兵器后,拳击手也难以运用,因为格斗式+直勾摆是拳劲,而腰马合一,低架整劲才是兵器劲。

  《庄子》说剑篇:“夫剑者,开以阴阳,示之以虚。”真正的剑实战中不需要酷帅灵动的套路组合,只需一下,就可KILL一个Hole。所以从这个角度,太极兵器,太极剑最初的设计是实战性很强的。

第三个层次:太极拳能否实战?

太极拳能否实战,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实战”是指什么? 

古代战场上的生死搏杀?  还是 面对歹徒的无规则防卫 (有knif/器具)?

街头巷尾的无规则防身(徒手) 又或是 擂台规则下的徒手格斗  (站立式格斗,MMA等)?  逐个分析, 详见图2

3.1古代战场上的生死搏杀:

  战场取胜往往先要靠阵法阵型,然后才是兵种与兵器搏杀之术,徒手搏击术的使用机会并不高,故太极拳法和现代擂台格斗术都几乎都不能实战,相似逻辑的还有 冷兵刺S之术,武状元比试,冷兵擂台等。

3.2应对犯罪歹徒的无规则抗暴防身(有工具): 

  无规则实战可分为有器具和无器具,正所谓功夫再高也怕菜D(耐夫)。在持D绑架,抢劫等极端情况下,如能运用上太极的冷脆劲加上耐夫,棍棒工具的,是有一定优势的。此时如不能一下解决,等待你的可能就是群而攻之。相比之下,擂台徒手格斗不一定需要太极功夫那么大的内劲,更多的时候要在速度,力量,攻防之间实现一个最佳平衡点。所以,在3.2这种情况下,太极劲法+兵器是适用的;而太极拳法和现代竞技格斗术在非擂台有器械的实战中效果都是偏低的。

3.3 无规则徒手格斗防身的情况: 

  如果不得已而只能徒手正当防卫,有人说,这个时候不如用*鹤*的无限制防身,笔者认为,无限制偏重速成的外部技巧,太极可以看作内在之法,这如同 圣火令的诡异外功加上九阳神功的深厚根基,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强者。

 无规则徒手搏击与擂台搏击的区别之一,是在擂台的踢打摔柔技术之外,还有可能出现攻击后脑,裆部,咽喉,眼睛等脆弱部位的情况,再者除了擂台常见的打击摔跤,还会出现推拉抱抓撞等情形, 这时,“上打咽喉下打阴,爪肘拳指掌穿心”的理念从技术层面上看就更全面一些,传统时代的拳谱可以说是一部拳击犯规动作集锦 。另一重要区别是站立反关节技的使用,这是可以KILL仁或伤残的,而站立式擒拿及化解在MMA的技术体系中难以展现。太极经典动作“懒扎衣”“手挥琵琶”等就蕴藏着反关节伤敌的招法用意,“单鞭”“青龙出水”则对应了破解反关节擒拿的方法。

  太极拳又称阴阳拳,阴拳。阴者:示弱,隐蔽,阴狠;善为阴者刚强,练之以极慢,而用时以极快,形如鬼魅,属KILL仁之拳,按照实战方向正确习练的太极拳在这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发挥出威力。

3.4 现代搏击擂台的情况: 

  现代竞技格斗如泰拳,跆拳道,摔跤...都禁止击打要害部位和禁用反关节技,由于传武劲法原多为兵器劲,在拳脚对攻的擂台显得并不是特别适应,那么是不是太极拳就处于劣势了呢?  笔者认为,太极拳在这种实战的情况的优势多展现于近身距离作战。

  从技术层面上看,虽然太极套路中也有“肱拳”“旋风腿”等中远距离技术,其核心特色就是八招(太极八法)--掤 捋 挤 按 采 挒 肘 靠 更多是用于近身。八法之中,去掉禁止使用的采,还剩掤捋挤按挒五种方向的劲法 与肘靠两种打击法,前五法可用于MMA/散手摔法, 肘靠二打法则在进入拳击内围可以使用,正是拳击手出拳发力不舒服而太极拳施展摔拿肘靠的距离。 

  所以说,太极(拳)是一种近身拳,当然,BJJ巴西柔术也很强,但巴西柔术是要进入地面,而太极的理念则是在进入地面前解决对手,此外,太极的另一优点是:一旦可以得机得势,有更大的概率打出重击。

  需要强调的是,之上的分析多停留在“技”的层面;经常实战的人都知道,一胆,二力 三功夫,实战的水平更多还取决于功力训练(力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等)与实战经验的打磨。技术再高,徒手搏击如果力量差距过大,只会“一力降十会”,而无法“四两拨千斤”。想要四两拨千斤,自己须先有千斤力,正是“四两拨千斤,千斤力在后”。 

四 实战是检验拳法的唯一标准 

   有人说,你BB那么多干什么,能不能实战,有太极高手去擂台上打一下不就见分晓了?!

   是的,提到现代擂台徒手比赛(场景3.4),无法绕过的两个案例是太极雷*输给MMA爱好者徐晓*,和马保* 输给某位散打爱好者。这是让很多人尤其没练过武术的人认为太极不能实战的原因之一。

   其实,胜败乃常事,最有名的拳王只要打的多,也不能保证从来不输。对于太极爱好者,敢上擂台就已经是一种胜利,只是不应为博流量而肆意毁坏中国的文化根基。这两个案例确实暴露了传统太极习练者多缺乏实战训练与真实擂台经验的问题。

   社交媒体时代的徐拳师战胜雷师傅博得了网络流量,却不知,太极实战第一人韩飞龙挑战徐拳师而后者未应战;以及两个太极拳实战爱好者上门求战,不应战却报警处理的事实。而马老先生也并非一无是处,2023年8月,70多岁的他在火车站见义勇为制服醉汉,体现出太极拳还是有一定的战力的,不过是只有知己的劲法而没有知彼的训练实战遇到高水平对手是不行的。

  4.2 然而,一代宗师杨露禅,从陈长兴处学的太极拳,战绩彪悍京城,能得到杨无敌的称号,在冷兵器时代那完全是打出来的,从古籍《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图说》等文献中也可以看出,太极武术和太极拳从创立之初就是为打而生的,慢慢才演变出养生,表演,文化等属性。

  近7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实战并不被提倡,武术比赛向着“更高,更难,更帅”一路狂奔到杭*亚运会。改革开放后,继承了传统武术部分衣钵的竞技体育的对抗项目-徒手的“散打”与兵器对抗“短兵”才开始出现(后者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毕竟,这是一个冷兵器武林已经逝去,短视频直播流量变现的时代。

  4.3 太极拳在现代擂台能打的一个经典案例是韩飞龙。搏击擂台表现亮眼,鲜有敌手。有人说韩飞龙这不是太极拳,那我请问,什么是实战太极拳? 人都是一个脑袋四肢,任何武术实战的外在展现形式都是类似的,虽然内在气息,筋骨,劲法的要求与打磨太极有独到之处,其外在实战最终表现也是与所有武术一样,出不去 踢,打,摔,拿 四种形式。必须要像套路表演一样,一个马步一个虚步,摆出一个漂亮的野马分鬃,或是白鹤亮翅造型 才是实战太极吗。

   从太极劲的角度看韩飞龙在搏击比赛中的表现:是具备高速运动中的心静身松,内外三合的太极状态,能够体现太极松沉,开合,爆发,整体的劲力的要求;从太极核心招式上看,韩飞龙在比赛中能够使用出太极肩靠一些太极独特技法,也能够在对方拳来之际身体小幅度的内陷来化劲;从套路招式上看,韩飞龙贴身摔中使用过陈氏老架“白鹤亮翅/斜形”来进勾踢抹脖摔,陈氏新架六封四闭的低架叼手接腿摔,就连常用腿法那也是在拳谱里黑纸白字的写着的(老架一路第34式踢二起 第36 旋风脚 老架二路第28式 扫堂腿),如果这还不是太极拳实战(此处仅指3.4 现代擂台徒手实战),什么是太极拳实战呢?

  4.4“愿天下英雄延年益寿,不徒作技击之末”很多人追求太极养生或艺术表演而不追求太极实战,这是太极的魅力所在。而笔者认为,即使是以养生为目的也应明白太极动作套路的技击用意,劲路与实战用法,依法门之正宗,不会走偏,毕竟太极拳是拳,从拳的角度看,拳法的高低最终还是要靠实战检验,一切不能实战的拳法都是耍流氓,如果仅仅停留在气功养生术,或是太极操的层面,仅仅从养生健身的目的来看效果也还是不到位的。

五 太极拳实战有何不足?

  当然,说太极是能打的,不是说太极就比其他武术,比现代搏击实战厉害,不代表太极拳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路径没有改进空间,更不代表练了太极的人就是能打的。

习练太极的人群中老年占据多数(多是在太极得到了养生健身收益),看起来软绵绵,慢腾腾动作,加上中老年的主体,直观上让人认为太极拳不具备实战功能, 习练者的目的不同,或为养生健身,或为武术实战,或为艺术表演,或为文化修身,老师风格不同,练习方法就不同,同为太极,大相径庭。 太极好处多多,然而事物有阴阳两面,有优点就有缺点,从实战的角度看,太极在以下方面是不足的:

5.1 练功体系上的复杂化: 

  重套路,轻单式。太极练习多从套路开始,虽然每一招每一式都是从实战而来,但含义隐晦,隐藏甚深。如无明师指点与亲身实测,往往难于理解,记忆,可能会出现认知偏差。如果说只是练练套路动作,并不了解套路动作的技击含义,没有内在劲法和不懂实战打法,更没有实战经验,说这样的太极不能实战那是有道理的。

5.2 技术层面特点: 

  太极拳在近身具有技法优势,其中远距离踢打与防守则相对就弱。

5.3 功力训练的缺点:

  筋骨整劲训练多,肌肉力量训练就轻视 ; 内劲训练强,高强度搏击需要的心肺耐力训练就就弱。心肺训练少,日常的训练强度偏低,贸然上擂台,往往一两局发挥出色,后续体力不济。

5.4 投入产出比:

  太极易学难精,理论复杂,实战用法不直观,上功慢,需要花费比其他功夫更多的时间。当然作为一种上乘功夫,功夫到了,实战收益及额外的养生收益都是巨大的。按照现代人的平均练功时间,往往功夫极高之时,年纪也大了,肌肉力量,耐力,骨骼抗击打等素质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5.5 缺乏实战磨练: 

  实战训练缺乏,缺少或没有对抗训练,实战就无从谈起,传统的“接手”打法成功率也就低。所谓简单的招式到极致就是绝招,缺乏足够的对抗,无法形成神经/筋骨/肌肉 记忆,在瞬息万变的擂台中难以将精妙招数发挥到位。若上乘的武功不能练成本能反应,就是下乘,下乘练到极致也是上乘,只练上乘不练下乘也是不成的。

5.6 太极实战的环境不复存在:

   如上所述,近现代以来的指导武术发展的方向导致传统实战的必然没落,徒手擂台实战成为一种体育竞技和职业,既是职业,职员的训练密度与太极爱好者不可同日而语。哪怕技术高,功力的差别导致太极难以实战。而 传统武术 保家卫国,保镖护院的职业已经消失了,太极实战只能作为一种爱好来传承延续,太极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六,太极拳如何才能更好实战? 

第一步 太极基本功: 通过站桩与基础功法筑基,诸如要达到心,意,气,头,颈,肩,胯,腰,裆,腿,膝,足等身体各部的内外合一的太极状态。

第二步 太极套路练习: 套路可以有多个层次,初学者常常先练形,而后练功,练气,练意(动作意图)等,套路是一种实战情况的假设,真实实战,千变万化。八九式也好,24/28式也好,74/108式也好, 套路变化无穷,而万变不离其中。这个“中”就是核心招法,太极生八卦,八卦生64挂,如果说64挂就是套路中名目繁多的动作变化,八卦就是太极八法。

第三步 核心招法: 太极阴阳就是开合,蓄与发,静与动,千式万式在实战中都化为八式,  加上5个方位步法(也就是太极十三式)。 或者可以说,太极拳其实只有八招,甚至只有两招(攻与,开与合),如果把拳和腿分离出来,就是十招之法。

          笔者在陈家沟,武当山等地向武林前辈学习太极

第四步 太极推手:

  犹如非实弹演练;若总是真Q实弹,固然真实,每次练完发现伤亡减员一半。故而太极的推手练习是一种向散手过渡的训练方法,在推手中使用八种劲法来摔拿或击打,踢打摔拿,这是武术太极拳的本质。 

  推手也分流派,有些大师玩的一种推手有人一碰就跳起来,弹飞数米之远,让门外之人感夸张。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互相配合的试劲方法,不是技击,更不是实战。 

第五步 太极散手

  太极散手就是徒手情况下的实战,运用太极八法的真实实战锻炼。实战练习之前还可以有单式的练习和拆招,限制条件下的对抗练习等过渡教学方法。得机得势之时,太极高手的特点是能够合住自己和对方得劲力,沾黏连随,引进落空,一招制敌。

第六步 兼收并蓄

  “知己知彼,百战不怠”

  当今已进入了信息飞速发展的AI时代,笔者认为:太极实战,需要广泛吸收借鉴,至少要了解其他流派与搏击术的打法,训练之法,基本功的优点缺点,才能在实战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身上有功夫,而不知道别家流派的打法,或自认为知道,但缺乏实战锻炼,就是知己而不知彼,这也是马老先生在与散打爱好者对战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常拿太极与散打相比较,将两者对立起来。中国的现代搏击“散打”是梅惠志老前辈在上世纪80年代,从传武各个流派中抽取简洁高效动作组合而成的技术体系,如散打的接鞭腿绊摔,接鞭腿迎面拳,可以分别看到陈氏与杨氏太极“搂膝拗步”的招式。 正如泰拳来源于“古泰拳”, 传统武术/太极 与散打/现代搏击  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内劲和动作是内与外的关系,由于使用目的,规则的不同,要分场景,分情况进行分析,无法简单的拿来比较谁更为厉害。

 

                                        笔者与中国散打祖师爷梅惠志梅老先生

  笔者更倾向与太极与散打是先与后,内与外,左手右手,慢练与速成的关系,左右互搏何不如取长补短呢?散打王柳海龙习练蔡礼佛拳,他说任何传统武术都是必杀技,实战每一招都能打,MMA冠军张伟丽场下吸收借鉴传统武术用于筋膜等功法训练,在实战中也有很好的借力打力的体现;太极的练习者在练出高层次太极功夫的同时吸收借鉴现代搏击各流派交流发展出的新技术,相信会强则更强,日渐接近于“神明”的层次。 

  由于篇幅有限,加之笔者才疏学浅,如有不正之处,还请武林各界前辈友人不吝赐教。

扁鹊大哥(Unique Zhang)

于2023年10月2号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387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