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一个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大臣,原来是这样被冤枉致死的

伍子胥,名员,子胥是他的字。他的祖父伍举和父亲伍奢都是楚国的大臣,受到楚王的重用。

公元前529年,楚平王让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忌为太子少傅,共同教授太子知识。

费无忌为人心胸狭窄,品行奸恶,因他官位低于伍奢,心怀不满,就经常寻找机会向楚王进言,诬陷伍奢。

楚王听信了费无忌的谗言,将伍奢和儿子伍尚一同杀害,儿子伍员,也就是伍子胥逃到了吴国。

伍子胥途中经过昭关时,城门上贴有伍子胥画像的通缉令,且有士兵把守。伍子胥不知该如何是好,急得团团转,就这么一晚上功夫下来,头发全急白了。“一夜白头”这个典故就出自这里。如此一来,坏事却变成了好事,满头白发的伍子胥与画像差别较大,他大摇大摆走出昭关,无人阻拦。

伍子胥在吴国每天提心吊胆,担心被楚人认出,遭来追杀,于是他就披头散发装成疯子,沿街乞讨。

这时候,有一个相士却看他相貌非凡,觉得这人一定是个奇才,就把伍子胥引见给了吴王。

吴王和伍子胥交谈了半天,对伍子胥的才华很是佩服,于是把伍子胥拜为大夫。

公元前515年,楚平王病逝,伍子胥听说后失声痛哭,他痛恨自己没本事,不能为父兄报仇。

吴王阖闾继位后,一心想称霸中原,伍子胥作为军师和谋士,辅佐阖闾,施展抱夫的机会终于被伍子胥等来了,在他精心治理下,吴国很快强盛起来。

在这期间,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孙武,阖闾发现孙武用兵如神,顿时大喜,封孙武为上将。

经过近十年的休养生息,阖闾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伯嚭为副将,出师伐楚。

伍子胥攻入郢都后,找到楚平王的墓穴,用九节铜鞭抽打楚平王的尸体,发泄自己心中的怒火。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伍子胥鞭尸”事件。

阖闾伐楚回来后,孙武辞官请求还乡,吴王极力挽留未果,派伍子胥前去劝说,孙武告诉伍子胥,功成不退,将有后患。伍子胥不以为然,后来的事情果然如孙武所言。

后来阖闾在攻打越国时,吴国大败,阖闾伤重身死,夫差继位,越王勾践看到吴国朝政不稳,就兴兵伐吴,结果越军大败,勾践向吴国投降,在吴国当奴仆。

当时,伍子胥认为,吴越势不两立,一定要灭了越国,但是伯嚭收了越国的好处,与伍子胥针锋相对。

吴王夫差见两人相持不下,考虑很久,同意接受越国投降,但要让勾践和他的妻子到吴国当奴仆。伍子胥见事已至此,只有认命。

越王勾践在吴国当了几年奴仆,因表现良好被夫差放回了越国。他接受范蠡的建议,励精图治,国力日益恢复。

这时候吴王夫差早已不似当初即位时那么勤政了,开始声色犬马,纵情亨乐。伍子胥几次进谏,都被挡回,夫差和伍子胥的隔阂越来越大。

伍子胥听说越王勾践正在四处招兵买马,打造各种兵器和战船,劝夫差赶快攻打越国,否则吴国十分危险。但是夫差在伯嚭的劝说下,放弃伐越,接受了越国的求和。

伍子胥哭谏夫差,夫差恼羞成怒,对伍子胥已渐生杀意,伯嚭知道夫差有意杀伍子胥,心里很高兴,他也寻找机会准备置伍子胥于死地。

公元前484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预感到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就趁出使齐国的机会,将儿子托付给朋友,也是齐国的贵族鲍氏,改姓为王孙。

结果如伍子胥所料,他从齐国回来后不久,在一次向夫差进谏时,吴王大怒,再加上伯嚭告诉吴王,伍子胥已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大臣,早就蓄意叛逃,夫差更是怒不可遏,立刻派人送给伍子胥一柄属镂剑,让他自己了断。

伍子胥回到家中,朋友劝其赶快逃亡,伍子胥不愿意,他认为,我来到吴国,就是吴国的臣民,遇到先王,更是有知遇恩,我不能背叛自己的君主。

当伍子胥看到夫差的使臣带着属镂剑前来,他立刻明白了夫差的用意,仰天长叹,悲愤拨剑自刎。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彻底消灭了吴国,吴王夫差临死前,悔恨自己没有听从伍子胥的话,还杀害了忠臣伍子胥,如今落得这个下场,也是咎由自取,最后也拨剑自刎。

伍子胥本可以逃走,可是他却从容赴死,因为从他到吴国的那天起,他就把自己当成了吴国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伍子胥的结局,就是一个悲剧,一个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大臣,就这样被冤枉死了。一个楚国人,对吴国忠心不二,至死都坚持自己的个人信念,虽死而不悔,这种精神令人震撼。

司马迁曾这样评价伍子胥,假使伍子胥追随他的父亲伍奢一起死去,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放弃小义,洗雪重大的耻辱,让名声流传后世.可悲啊!当伍子胥在江边困窘危急的时候,在路上沿途乞讨的时候,他的心志难道曾经有片刻忘掉郢都的仇恨吗?所以,克制忍耐,成就功名,不是刚正有气性的男子,谁能达到这种地步呢!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519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