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遇上“寒露”:一诗换得两尖团

历史名人遇上“寒露”:一诗换得两尖团

10月8日,我们迎来寒露节气。唐代元稹这样描写寒露节气:“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自此,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冬天的脚步声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寒露时节的节俗和民俗与菊花和蟹分不开。蟹的美味,菊花的骨气和品格,让包括历史名人李白、杜甫、苏轼等在内的文人墨客留下不少传世佳作。苏轼曾用诗换螃蟹,留下“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的名句。

寒露与蟹:至鲜美味在人间

中唐之后,北方战乱,经济与文化中心不断南移,江南地区的稻作农业逐步发展成熟。由此,生于稻田的南方河蟹便不断增多,加之烹饪难度较海蟹更容易,食蟹之俗的流行范围便得以不断扩大,关于蟹肉的诗词佳句更是层出不穷。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心情孤寂苦闷。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写下了《月下独酌四首》。

组诗中的其四写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蟹螯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自从东晋毕卓说了“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之后,历代的吃蟹人都格外推重蟹螯。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李白

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细细品味诗意,从中不难感受到诗人的旷达与孤独交织的复杂情绪。

“寒露吃蟹正当时,至鲜美味在人间”,到了宋元之后,咏蟹诗更是频频亮相。苏轼曾在《丁公默送蝤蛑》一诗中写下“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自嘲他宁愿通过写诗来换两只螃蟹吃。

苏轼

寒露与菊:“菊始黄华”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寒露三候中的“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李白在《感遇四首》中写道:“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李白说秋菊是茎疏叶微、自有芳菲、徒沾清露辉,实际上,不过是借菊来说自己罢了。正当菊花荣盛的时候你不采撷,菊花飘落的时候你想采也没有了。抒发了作者对于韶华易逝、岁月难留的感慨。

杜甫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弃官,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时写下一组七言律诗《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四川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词中的意思是说,寒露凋伤了枫树林,巫山巫峡的气象萧瑟阴森。丛菊两度开放忆往昔感伤落泪,孤舟系在江岸就像系在我思念故园之心。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之感跃然纸上。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542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