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收获

自从开始接触自媒体后,每天的事情变成了一边写作一边研究怎样才能做好它。

今早起来,打开简书写了一些东西,给一些文友点赞后,我点开自己钻贝的页面,以前不知道钻和贝有什么用,也懒得去思考其中的门门道道,直到加入齐帆齐商学院,在齐老师的带领下,才豁然开朗。你不在意,看不上的领域,早就有人成为了里面的大神。当我看到甚至有人通过简书买了一套房的时候,我的三观彻底被刷新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任何事,永远不要带着无所谓、不在乎的态度,要有上下求索的精神。你看不懂并不代表别人也看不懂,这个世界上比你聪明的人多了去了,要勤思考,多提问,才能慢慢打开自己的路。食古不化,固步自封,总是用一种眼光看待问题迟早走到死胡同里去。

除了点赞和创作之外,给简书的伯乐专题投稿,并且稿子被收录后是有机会被推选的,推选后赚到的收益更多,尤其是前三名。

以前我总是把别人说的话总是当耳旁风,这次,我决定试一试,原来真的有这样的专题,而且还不止这一个专题,伯乐专题又分为故事类的和散文类。这让我大开了眼界,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投了一篇,但是没有被选中。没选中是意料之中的,说明我的文章还需要再打磨,文笔还是没有练到家。这反而成了我努力的一个新方向,一个人最怕在自陶醉的世界里裹足不前。

今早收获的第一件事是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点开排行榜,我看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那天清晨的门》,另一篇是社群里一位群友的《女教练与男痞兵》,看了他们的文章,我才明白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我总想着写小说,写故事,写书,总觉得不知该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这不,简书排行榜每天都会更新,上榜这个目标就可以作为自己练笔的渠道和方式,如果有天我也能上榜,才说明文笔有所进步,如果能排到第一才说明文笔已经练到一定的境界了。

第二件事是思维的碰撞会裂变出巨大的智慧: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现在的理解是,以两到三个人为单位,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说的一句话或者以一个观点瞬间启发你,让你对一件事有了新的认识或者突然帮你解开了困扰你很久的问题。这个人不一定会直接跟你说什么,而是刺激你突然产生那个想法,就像电路中将某条线路连接起来,小灯泡突然间亮了,这种经验是花钱也买不到的。一个你自己一知半解的问题,当我们教别人的时候,往往会突然间都想明白了。其实,那个求教的人反而是促使你弄清楚这件事的动力。

第三件事是每个平台都有它自己的属性和特点:

齐老师告诉我们先建立自己的品牌,然后多平台的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几个平台。其实就是遍地撒网,重点培养。我也下了好几个平台,抖音、小红书、知乎、豆瓣、微博等等,在使用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我比较懒,所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一文多发”,哼哧哼哧写出一篇看得过眼的文章,然后多平台,多渠道发布。

后来我就发现,我的这条鱼有点水土不服,一般情况下简书、知乎、微信公众号都是我的首发平台,在这类平台中,这条鱼就很合适,但是对于小红书、抖音和视频号就没有那么适应了。

我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是那几个平台多以视频为主,喜欢刷视频的人一般没有什么耐心,不太能接受延迟满足,没功夫听你在那哔哔赖赖。如果你的文章再没有什么价值就更没人看了。

而且我发现每个平台的受众群体真的不一样,这是真的!!!就像是现实中你接触到的人给你的感觉也不一样,虽然大家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但有些人性格就比较恬静,有些人比较热情,有些人比较闷骚......

像我姐,她是专门做学术研究的,她从来不刷抖音,她最喜欢用的是知乎、小红书和哔哩哔哩。我妈,她最喜欢用快手、抖音、今日头条,而我比较喜欢知乎、简书、微信公众平台。所以,每个平台的受众群体是不一样的。就连专门写作的平台也都不一样,简书和知乎,百家号,豆瓣都让我有不一样的感受。我接下来要做的是多研究每个平台的特点和口味,对症下药或许会更有效果。

最后一件事就是不要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群里有位大姐,叫清泉清,我经常看到她在群里发文章,而且在这次齐帆齐商学院7日拼字活动中,她获得了一等奖。齐老师说她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日更写出来,然后发到各个群里,给老师发链接。而我总是给自己找借口,诸如:今天的写得不好还是别发了,老师会不会很忙等理由来搪塞自己。从今天起,我也要向大姐看齐,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尽量做到每天交作业。

我仿佛还没有从学生的身份中脱离出来,总希望有一个人站出来要求我,成年后是没有人追在屁股后面让我们交作业的,一切选择和行为都是要靠自己,并由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580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