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油

说起棉籽油,现在见过这种油的人可能已经很少了,实际上,棉籽油就是从棉花籽里面榨出来的油。

我们这里是产棉区,因此过去我们这里吃的都是棉籽油。虽然棉籽油的味道不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可毕竟也是食用油,生活中也是必需品。不过现在棉籽油在市场上已经看不到了,据说是棉籽油中含棉酚,会损害生殖细胞造成男性不育,所以就退出了食用油的名单。

1974年4月我下乡插队到了修武县的马范桥村,村里也种了很多的棉花,我在村里第一次干的农活就与种棉花有关。棉花可是一个好东西,可以纺纱织布,可以缝衣做鞋,可以做棉衣被褥,花柴杆可以烧锅做饭,最重要的是棉花很值钱,是生产队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除此之外,棉花籽还可以榨油,榨油剩下的棉籽饼还是很好的肥料,真的是好处多多。尽管种棉花很麻烦,很辛苦,可是生产队还是种了很多棉花。

棉花是马范桥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每年采摘棉花之后,需要把籽棉用轧花机将棉籽分离出来成为皮棉,国家收购的是皮棉。过去村里没有轧花机,轧花都是去外村加工,既花钱又费事,我们的生产队长马中央就决定我们二队购置一台轧花机,自己用还能为别人代加工,也算是个轧花厂。当时最先进的轧花机就是锯齿轧花机,里面装着几十片圆盘锯片高速旋转分离棉籽加工皮棉的速度很快。不过锯片高速旋转,轧花过程需要经常清理轧辊锯片之间堵塞的杂物,工作危险性较高。后来队里的一个叫黑蛋的年轻人在操作轧花机加工皮棉时,就不幸发生事故,黑蛋的右手掌被切断只剩下了个小拇指,在当年给队里造成的影响可不小。

棉籽分离出来以后,除了留下棉种,剩下的就可以榨油,也就是棉籽油。我听村里的老人说,过去在马范桥村,棉籽油主要就是用来点灯的,还有就是给车轴润滑,后来不种花生了也就没有了花生油,棉籽油才进入了家里炒菜的油瓶。那时候城市居民食用油也是定量供应的,每人每月半斤油,要用购粮本去粮站买,买过了多少油都要在本子上记下来。那个年代啥都缺,定量供应的半斤油常常只能给三两,家家户户都缺油吃,所以棉籽油在自由市场极受欢迎。

榨油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过去马范桥的村民需要拿棉籽到外村的油坊去换油,好处都让人家挣去了,我们队长就想自己建个油坊,自己队里多余的棉花籽可以榨油卖钱,代加工还能收加工费,榨油剩下的棉籽饼还是极好的肥料,确实是个好项目。很快我们就买来了榨油机,油很快也榨出来了,不过却是黑黢黢黏糊糊的,里面含有很多的杂质,原来还需要进行精炼和过滤等后工序加工,我们那里懂得这些技术呀?

队长马中央就到别的村里偷学棉籽油加工技术,买来了烧碱架起了大锅进行棉籽油的精炼试验,我们又没有什么实验仪器,也不懂得精炼的化学原理,全凭着感觉最后竟也炼出来了颜色黑红却已经透亮的棉籽油,炒菜做饭吃的感觉也不错,我们还把生产队分给我们的棉籽油带回家里也大受欢迎。后来马中央又改进技术,炼出来的油已经达到清亮透明的水平。在这方面,我们知青并没有显示出任何高人的知识水平,倒是马中央凭着自己的专研精神搞出了棉清油。不知道是为什么,我总觉得那种红棕色黏糊糊的棉籽油比精炼的棉清油吃起来味道还要更香一点。

说实在的,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大家的生活都很艰难,我们马范桥村的人家平时都很少炒菜吃,因为食用油很少,不到过年过节都舍不得用油炒菜,更别说是炸油条烙油饼了,如果在汤面条里用油烹上一点葱花,就觉得香极了。自从村里自己有了榨油机开了油坊,社员家庭分到的棉籽油也多了,连我们知青伙房的饭菜也香了许多。

1978年我考上大学离开了马范桥村,后来实行分田到户,生产队的集体资产也都分到了一家一户,我不知道队里的轧花机和榨油机都是怎么处理的。听说农户现在都不愿意种棉花了,太费人工还难伺候,不停的施肥打药,很辛苦也不挣钱,就连著名的七里营也已经很少种棉花了,那可是毛主席视察赞赏过的地方。

如今,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各种食用油丰富多彩,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亚麻籽油,橄榄油,不胜枚举,棉籽油都已经退出了食用油的行列,可我还是常常会想起当年我们自己榨出来的那些棉籽油,我们在冬天挖河,夏收打场,生产队为加班的社员们烙的油饼,用的都是自己榨的棉籽油,真的好香啊。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657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