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城市多少种死法

我的直觉终于对了一次。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选择书的,对于我来说,我希望它能给我特别的感觉,最好能超出我以往所有的经验,并且能够打动我。知道《八百万种死法》非常偶然,只是读了下对故事的介绍,我就觉得它是我喜欢的那种。

于是立刻去读书软件上搜索它——我现在很少买纸版书了,因为在读书软件里,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想读的书,还是免费的,而且可以随时随地,想读就读,更重要的是,让我尽情选择而没有任何负担,哪怕是遇到了一本我不喜欢的,直接从删除就好了,如果是纸质书,就没那么简单了——让一本我不喜欢的书立在我的书架上,对于我来说,多少是个心理上的负累。

可是这次,读书软件让我失望了。没有《八百万种死法》,有《八百万种走法》。和许多人一样,我以为“走”是“死”的委婉译法,读了几页才发现不是,这其实是译者或者说出版商的一个拙劣的花招——这个“走”真的只是“走”,在现实世界里的“走”,不是去另一个世界的“走”——是讲长跑的,也不是小说。

没办法,只能买纸质书了。

不过,这次我的直觉对了,可以在读完之后舒心地看它立在我的书架上了。

《八百万种死法》这个书名也许要让人误会是教人怎么寻死的。不是。它是说纽约这个城市里,有八百万人口,八百万个故事,八百万个孤独,八百万种死法。在书中,主人公听到或读到了纽约人各种离奇古怪的死法:一个老头捡到了一个电视机,把它送给了自己的朋友,一个老太太,结果这个电视是一个炸弹,把老太太炸死了;一个女人在自己家阳台上晾衣服,被追杀一对父子的黑帮射出的散弹打死;一对相处了几十年邻居,因为一只新宠物的大小便问题发生争执,动武,一人被打死;一个人在地铁上劝另一个人不要抽烟,被对方打死亡……“每一个人都有他们死法,没有人可以逃避。”

故事主线是什么呢?一个离了婚的、酒精上瘾的没有牌照的私家侦探马特,一天接到了一单生意,一个像选美皇后一样漂亮的妓女金想摆脱管理她的神秘皮条客钱斯,委托马特来传个话,因为她不敢当面和钱斯谈,怕有危险。虽然稍有波折,但总体来说还是顺利得出乎意料,钱斯痛快地答应了金的请求,条件是她不要反悔,因为很快他就能找到别的姑娘取代她,此外,他还认为她花了冤枉钱,因为她可以自己找他来谈的。事情办成了,金很高兴,除了付清尾款,还和马特欢好一场,作为报答他的一个小礼物。本来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谁知道几天后,马特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

《应召女郎被砍成肉酱》!

愤怒的马特立刻想起了钱斯,觉得是这个阴险的皮条客欺骗了他,杀死(或者雇凶杀死)了金。他向警察举报了钱斯,可是有那么多案子要破,谁会真的在乎一个妓女的死呢?何况钱斯还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就在眼看案子就要被搁浅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机,钱斯找到了马特,雇他来调查到底是谁杀了金。至此,故事一下子有意思起来——

到底是钱斯在转移视线,还是他真是清白的?

马特这个私家侦探,不是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熟识的那种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超强的神一样的人物,他的破案手法堪称笨拙,就是敲开一扇又一扇门,和愿意与他交谈的人交谈,收集一个又一个信息碎片,试图拼凑出事情的全貌。他见了许多人,跑了许多冤枉路,不止一次地误入歧途,和真相擦肩而过……好在他也不在乎。他查案,一方面是为了钱,一方面是让自己有理由保持清醒,不至于再次投入酒精的怀抱。

这个马特,可以称得上实打实的“撸瑟”。他曾经是个警察,因无意中打死了一个小女孩儿而心灰意冷辞职;他曾经有家庭,却离了婚成为孤家寡人,做私家侦探的绝大部分收入都寄给了前妻,作为给孩子做牙齿矫正的费用;他是个酒精上瘾者(欧美的人好像很容易酒精上瘾),曾多次喝到住院,医生告诉他再喝就可能丧命,必须戒酒,每天参加一次戒酒者的互助会……这或许就是他对社会底层的人抱有深深同情的原因?

作者借助马特的走访,描写了钱斯手下形形色色的妓女:有的是诗人,有的立志成为报告文学作家,有的喜欢看运动比赛,有的喜欢逛展览馆或听音乐会……我喜欢这本书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于这些女孩子,作者既没有高高在上地进行道德审判,也没有夸大其词地美化她们(书中不止一次说她们“懒,妓女都懒”,说她们是“渴望一步登天”的女孩子),她们和我们一样,有欲望,有缺点,又不甘沉沦,有情感需求。不过或者由于出身,或许由于不走运,或许由于自己本身的弱点,让她们站在了法律和道德的对立面,成为了弱者中的弱者。所以她们才要找个皮条客,尽管这个人会剥夺走她们的绝大部分收入(美其名曰“替她们保管”),甚至在她们想脱离了时候产生威胁,但毕竟能给她们提供最基本的住处和人身保障……

一个故事,不同人来讲,效果真的不一样。我喜欢这本书,就是作者讲述故事时那种淡然的语气。淡然不是冷漠,也不是压抑,不动声色里面藏着作者的善良和悲悯,以及对于不幸者的同情,还有看破世态后的豁达和无奈,是无可无不可,又是知其不可而为之,里面有温度,有感情,又不矫情做作……

我很喜欢书里面马特和简的那种关系,他们是朋友,也是两个孤独的人。他们是男人和女人,但对于他们来说,性不重要,他们没有刻意追逐和回避性;灵魂上的感同身受和相互温暖才是主要的。当马特从死亡边缘爬回来,即将崩溃、倒向酒精的时候,他把电话打给了简,当时已经半夜,她的担保人警告她不应该接待马特,但是她还是向他敞开了门,听他语无伦次的讲述……特别是让我感动的是后来简与马特的一番对话:

“我很高兴你昨晚打给我。”
“我也是。”
“随时打给我,马修,要是非打不可,半夜也没问题。”
“希望没这个必要。”
“但要是必须打,就打给我。可以吗?”
“当然。”
“马修,答应我一件事情?”
“什么?”
“除非先打给我,否则一滴酒也别碰。”
“我今天不会喝酒的。”
“我知道。但以后只要你想喝,假如你马上就要开喝,先打电话给我。答应我?”

我们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经常是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即使我们鼓起勇气找到一个,对方可能也觉得受到了打扰而不快——这类事情,尽管对方自以为隐藏的很巧妙,还是会让人更加清楚地感受到,反而更加受伤害。从这角度上说,小说中的马特真是幸运,让人羡慕。

这个小说唯一让我不满足的是,小说结尾,金的死真的查出了一个像样的符合逻辑的结果。如果她的死只是一个意外,比如有人杀错了人,或者某个嫖客的临时起意,会不会更符合小说中一直弥漫的悲剧氛围?

当然,这毕竟是一个类型小说,作者已经做出最大限度的改变了,我不应该要求更多了。

关于这个小说,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就是我刚读完纸质书,就看到读书软件上对它的推送,当时我有点懵:这是上帝在逗我玩吗?

好吧,既然人家推送了,我就再读一遍吧,反正它值得。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美)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姚向辉

2020年4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ISBN:978-7-5594-4465-3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6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