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金钱——心理账户

《怪诞行为学》理智与金钱

作者:丹.艾瑞里

“心理帐户”这一概念由,理查德.塞勒率先提出,它的基本原理是,个人生活中各种财物行为的运作。

假设我们花100美元买了张票,去看当下最热门的电影,这个剧是你期盼了已久的,正是你喜欢的角色,上映当天我们来到剧院门口,结果发现把票给弄丢了。

而此时你的钱包里刚好还有一张100美元的钞票,你会选择重新再买一张票吗?

在被问到这一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花钱买了票,结果票丢了 ,已经很糟糕了,如果我们重新再买票去看剧,我们就会为这个剧花费200美元,感觉更糟。

而另一种情景则恰好相反,事情还是发生在影片上演的那天,我们没有提前买票,只是很关注这部剧,上映的当天来到剧院门口,准备买票观看。

打开钱包,发现丢了100美元,此时我们还剩下100美元,哦,太棒了,还幸好有100美元,我们还会继续用剩下的100美元买票看剧吗?

在这种情形下,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买票去看剧,毕竟丢了100美元和去不去看剧有什么关系,那么你为这场影片花费了多少,大多数人都会回答100美元。

在两种情境中,人们给出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方式,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本质完全是一样的,都为这部剧花费了200美元。

两种情景,都有要去看戏的计划,丢了一张价值100美元的票,与丢了一张100美元的钱,人们的心理预期与感受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心理帐户”在起作用,买票的钱我们是出于预算,用于购买票,我们花完了这笔用预算,因此我们不会再掏钱买一张新的影票。

而钱包里丢的这100美元,只是广义的一笔钱,而并非要花在每样特定事物上,我们就感觉不到,这笔钱和任何一种类别的预算都不存在必然联系。

也就不需要缩减任何一种类别的预算,我们丢的那100美元是来自一般开支账户,所以丢钱这件事并不能阻止我们去看剧。

从纯理性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支出决策,不应该受到虚拟预算账户的影响,不论这些账户是怎样的形式,又处于怎样的定位和时机,但事实是它确实影响到了我们。

我们确实给钱一一划分了心理类别,而这种分类也决定了我们对每一笔钱的看法,花掉一笔钱,花在什么地方,我们会做何感想。

我们如何花一笔钱,建立在我们对这笔钱的感觉之上。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806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