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消毒技术及监测标准是什么
饮用水消毒是确保供水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目的是消灭水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等一些有害物质,避免某些疾病的传播发生。本文小编将来和大家一起了解生活饮用消毒技术以及监测标准是什么。
一.饮用水消毒技术有哪些?
1.氯消毒:
氯消毒是目前水厂很常见的消毒技术,也是想小编听到最多的一种方式。消毒剂有氯气、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从安全和消毒副产物控制方面考虑,又以次氯酸钠和氯胺消毒应用最广泛。氯消毒基本原理利用氯的强氧化性,破坏微生物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能导致蛋白质变性,破坏多种酶系统,从而使微生物死亡。氯消毒具有持续性,使出厂水保持一定含量的余氯,可防止从水厂至用户端输水过程微生物污染风险,从而保障输配水过程水质安全。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的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0.05 mg/L。
2.臭氧消毒:
臭氧消毒技术是1840年由德国化学家C.F.舍拜恩发明。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除臭氧分子本身具有强氧化性外,在水中又可通过氧化还原生成氧化能力极强的单分子氧和羟基自由基,进一步杀灭微生物。臭氧消毒通过破坏细菌内部的酶、DNA、RNA而使细胞新陈代谢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臭氧消毒具有杀菌彻底,无残留,杀菌广谱等优点,而缺点主要为易生成溴酸盐消毒副产物、水中臭氧分子不稳定、消毒不具持续性等。
3.紫外消毒:
紫外线消毒首次运用于自来水厂消毒是在1910年法国马赛市。通过紫外线的照射,破坏微生物的DNA,使细菌直接死亡,或是不能分裂繁殖而达到杀菌目的。紫外消毒的优点有消毒效率高、对两虫具有特效消毒作用、无消毒副产物、停留时间短。而紫外消毒最主要的缺点是无持续杀菌能力,紫外照射后的水体易被再次污染,部分照射过的细菌可通过自身修复而恢复活性。
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1~5750.13—2023)系列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3月17日发布,于2023年10月1日实施。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1~5750.13—2023)是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的配套检验方法系列标准,包括13个部分,描述了饮用水水质检验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水样采集与保存以及水质分析质量控制提出了技术指导,提供了测定饮用水中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无机非金属指标、金属和类金属指标、有机物综合指标、有机物指标、农药指标、消毒副产物指标、消毒剂指标、微生物指标和放射性指标的标准检验方法,是我国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为落实《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怎么做才知道饮用水标准符合标要求?
拿氯消毒技术来说,工作人员在对饮用水展开氯消毒的同时还要保障其消毒剂的投放量,避免出现过度消毒或消毒不到位的情况出现。这时可以安装一台总余氯在线分析仪来分担一部分的工作,实时监控余氯,一旦发现异常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