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不做这件事,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成绩出类拔萃的也是少数的一部分。虽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考清华北大,但每年全中国也就那么几个。并不是每个小孩都适合闯“高考”这个独木桥,尤其是现在遍地大学生,高考改变命运的概率越来越低。
这并不代表“读书无用论”。只不过上学这件事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作为父母,你务必降底期待,减少焦虑。一味责怪和逼迫只能起反作用。有趣的是,越是普通的家庭,越是自己学生时代没有好好努力的父母,对自己的小孩要求越严格。他们觉得现在生活的艰辛,就是吃了当年没有好好读书的亏,害怕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因为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就可以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站在道德制高点逼迫他们做你曾经也不愿意做的事。
学校相当于流水线,所有人读一样的书,做一样的题,考一样的试,想让不同的孩子考一样的成绩是不可能的;老师也面对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有两个孩子的家长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希望学校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是异想天开。其实,要想让孩子快乐并且优秀,只要父母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观察他。这件事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部分。
观察什么内容呢?观察他的兴趣。不是盲目给他报各种兴趣班,那大概率是你的兴趣。也不是像沉迷手机游戏这种,那大概率是诱惑。为什么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少?因为你的见识比孩子多,接触的诱惑也更多。比如你喜欢打麻将,小孩子他是做不了这件事的。他的世界里只有学习和游戏。不爱学习,那只能玩游戏了。
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
一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乐地成长,那你就让他去做感兴趣的事,这样才能快乐。快乐不代表放纵,人生总得找到自己的意义,兴趣就是最好的敲门砖。
另外一部分家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就业,希望孩子以后能成才,有一个美好的前程。那就更应该去观察他了。人才之所以是人才,是他在某一方面有过人的能力。感兴趣才是优秀的前提。都说考好大学是为了有更好的平台,有更高的眼界,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什么样的人生在互联网上看不到呢?作为父母,完全可以给孩子提供这个平台。提前帮孩子做好这件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让他提前去思考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指的是他三十岁才确定自己真正想做什么。现在的父母是有条件让这个节点提前的。并且越早确定,就越有先发优势,才能跟别人拉开差距,脱颖而出。不论你现在是什么职业,如果让你从小就开始为你现在的职业做准备,你会不会比现在更优秀呢?如果你小时候也有现在对世界的认知,你会不会选择一个更好的职业呢?
没有一个人是注定平庸的,只是他的天赋没有被发觉而已。每个行业最优秀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从小就有了相关的兴趣,并且发展成了职业。袁隆平爷爷7岁就对农业产生了兴趣。埃隆马斯克10岁接触计算机,12岁靠编程赚到了第一桶金,14岁对登月产生兴趣。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迷茫,就是因为除了学习本身,别的他们什么都没学会。进入社会突然发现跟学校完全是两回事,谁能不懵呢?这就是缺乏家庭教育的表现。
对于孩子的未来,父母能给的除了财富和人脉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是帮他发现自己的兴趣,那才是他立足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带他见识这个世界,观察他的兴趣,引导他把兴趣变成长处,再教他把长处变成职业。这才是快乐且优秀的成长路径。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83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