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逻辑第115天:限制不当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219/300天
逻辑中的“限制”,是指在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之间,对属概念增加内涵来缩小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限制不当,是指用了不恰当的限制词,没能缩小其外延而造成的逻辑错误。
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一)限制与被限制概念内涵重复
这是一头雄性公狮子。
“雄性”与“公”内涵重复,只说一个就够了,两个一起说就显得啰嗦、多余。
这是一台能打电话的手机。
手机本来就是用来打电话的,在前面加“能打电话的”进行修饰,反而显得多余。
(二)限制与被限制概念内涵不合
经过反复修改,这篇文章代表了我写作的最好水平。
“水平”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
这辆车很努力。
车没有生命,没有情绪,不能用“努力”来形容,只从这一句话来看,是错的。
但如果放到一个情境中,我需要尽快开车到达目的地,我加大油门,最后准时到达,我心声感慨,说“这辆车很努力”,把车比作伙伴,倒是没问题。
(三)限制与被限制概念无关
这道菜的口感很鲜艳。
用表示颜色的概念去形容味觉,有些不伦不类,无法起到限制作用。
(四)限制与被限制概念时间含混
小明学习很认真,在吃饭的十秒钟里,也在看书。
用“吃饭”限制“十秒钟”不恰当,吃饭一般没有这么快的。
(五)限制词混淆误用
这批员工除了正规渠道招聘外,还有一些是员工内部推荐的。
前半句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结合第二句,就有些问题了。
除了正规渠道招聘外,还有员工内部推荐,说明员工内部推荐是“不正规”的,这样说不太好。
应该把“正规”改为“通常”或“普通”,这样一来,员工内部推荐就是“不通常”或“特殊”渠道,就没问题了。
自学逻辑,欢迎交流探讨。
我是郑懿,陪你一起持续进步。
部分内容引自《咬文嚼字的逻辑》李衍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