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英语学习活动观——王蔷
(文 刘俊芳)
今日有幸看到省骨干教师群里梁成功老师分享的王蔷教授23日的讲座《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国基础外语教育教学主张和时间路径》,我如获至宝,笔记赶紧记起来。
王蔷教授从“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出的时代背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和与构成”“英语学习活动观与其他教学方式的比较”“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在双基时代(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即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凸显的是英语语言的工具性,教学特点是:教师讲解示范,课堂机械训练,课后死记硬背。
三维目标时代(2001年-2017年),即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英语语言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征。为此,英语课标(教育部,2001,2003,2011)倡导任务型教学,强调要使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程中,学会用英语做事情,以达到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五个方面。)
“任务型教学“的提出丰富了学英语课堂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任务型教学对于语言所承载文化意涵以及在促进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等方面缺少关照。
核心素养时代(2017-),英语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突出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
新修订课标(教育部,2017,2022)提出了核心素养目标。将语言、文化和思维的发展融为一体,力求解决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割裂的问题。为确保核心素养目标落地课堂,我国需要创建本土的教学主张和实施路径。基于国内前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新课标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教学主张一一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和与构成
1.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问题情境,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基于已有知识(活动的前提),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获取和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形成基于主题的知识间的关联;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能初步应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联系个人实际,尝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用英语表达对所学主题的新的认知一态度和价值判断。(活动的目的)
——这段描述中包含英语学习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层次和活动的目的。
2.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构成
接下来,王蔷教授以三种类型的教学做范例进行了详解。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与其他教学方式的比较
1.英语学习活动观与任务型教学
相同的:强调活动、意义、情境、有明确目的、强调语言运用、强调联系生活
2.英语学习活动观与PWP教学
现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并没有那么清晰的时间节点来划分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但这是我们最常用的阅读教学模式,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也许我们可以尝试融合。
3.英语学习活动观与PPP教学的比较
PPP模式是指什么?即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第一个阶段:“教学演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教学操练”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语言产出”的阶段。)
4.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特征
整合性——围绕主题意义,整合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关联性——建立关联并形成结构。将所学内容与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关联,在零散知识之间
层次性——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建构意义和内化知识,再进入迁移创新,将所学语 言、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于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
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发展性——适用于不同主题、不同语言难度和不同认知层次的语篇学习和意义探究,服务学生的全人发展。
(参见王蔷等,2021)
5.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优势
(1)鲜明的育人导向
(2)科学的语言教育观
(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4)既有原则又利操作的实践路径
四、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
共有 0 条评论